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为你 , 我用了大明的积蓄 , 漂洋过海地来看你 。 ”--郑和
据《郑和传》记载 ,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队下西洋时 , 航海宝船船队总共有63艘 , 按照今天的测量方法来看 , 长度为151米 , 宽61.6米 , 最大的宝船载重量八百吨 , 此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 该艘船分为四层 , 船上九根桅杆 , 能悬挂12张大帆 , 船锚重约上千公斤 , 需动用两百人以上才能启航 。 这支庞大的下西洋船队的漫漫之旅 , 给炎黄子孙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首先第一个迷 , 《郑和传》中的大号宝船真实的存在吗?如果确实存在 , 那么究竟它能大到什么程度呢?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根据查阅各项史料记载 , 较明确的显示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 , 单就大宝船的铁舵来说 , 就需要二三百个壮汉才能拖动 。 某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 , 如此巨大的木帆船在明朝那个工业不发达的年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 除此之外 ,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发现明永乐皇帝朱棣办公的奉天殿 , 是当时堪称第一的木质结构建筑 , 其规格为高约35米 , 宽约64米 。 而船队中的大号宝船 , 仅船楼上的面积就远远超过了这组数据 。 按照森严的封建宗法礼仪制度上讲 , 作为宦官的郑和乘坐这样规格的大船 , 就有僭越之嫌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在我国古代 , 宫殿建造规模的等级界限的法制是相当严格的 , 然而海上或者河上的舰船则被视为水上的移动城堡 , 属于军事装备的一种 。 但是这二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 对此 , 原部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和下西洋协会理事长认为 , 该宝船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 却不能出海 , 只是在造船厂摆放着 。 经他论证 , 大号宝船并不是一种实用的船只 , 它不应该是船队中的一员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那么又一个疑问出来了 , 大号宝船的存在有何意义呢?
郑和下西洋协会理事长推测 , 大号宝船不被其他任何人使用 , 但很可能是做为皇帝御用的船 。 那么 , 大号宝船有多大?考古界对大号宝船长44丈四尺 , 宽18丈的尺度仍存质疑 , 某些专家提出疑问 , 从史料记载郑和宝船的测量数据来看 , 长宽比例并不合理 , 其长为四十四丈四尺 , 宽为十八丈 , 长宽比达到2.47:1 。 从这个比例来推测 , 该船的样子几乎就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 。 现在国内外的船舶肯定没有穿深如此之壮的 , 这也使人对这艘船的外形产生了质疑 。 根据史料《南传季》记载 , 查阅泉州附近等地出土的舰船遗骸来看 , 我国古代水面舰船的长宽比在2.5至2.8之间 , 都是宽短型的模样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远洋的海船到底有多大?这还有待考古学家的实物考证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在江苏南京 , 中堡村有座明朝宝船厂旧址 , 它成为现代我国已知且唯一的明代官办造船基地遗址 。 20世纪50年代 , 有当地村民曾在该遗址挖掘到一根长11米左右的舵杆 。 20世纪60年代 , 考古学家也在这个地方打捞出了一截长2.2米的脚灌木 。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 , 两米多长的脚灌木 , 至少需要六七个中年大汉同时操作 , 才能搅起五百公斤左右重的船锚 。 21世纪初的时候 , 明代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中堡村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桌堂进行进一步发掘时 , 一根长约10米和另一根长约11米的两根木垛杆被发现 。 但这些发现都不能准确推算出造船厂的规模 , 仅能判断《南传季》记载的明代宝船外形十分庞大 , 其他的未解之谜还需待后续考古发掘结果印证 。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
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宝船之大,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