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仅4年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牵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要下一盘多大的“棋”

由技术有限公司 , 运营仅仅4年 , 其手术机器人曾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 现场演示缝葡萄皮、剥生的鹌鹑蛋壳等精细操作 。 有着72年历史的公司 , 曾于1957年制造出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 , 1960年制造出第一台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 堪称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巨头 。
运营仅4年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牵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要下一盘多大的“棋”
文章图片
术锐手术机器人演示剥生的鹌鹑蛋壳
运营仅4年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牵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要下一盘多大的“棋”】“一新一老”的两家公司“牵手”了 。 10月21日举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 , 他们共同展示了一幅书法作品 , 上面赫然两个字“追梦” 。
追的是什么梦呢?
一说到手术机器人 , 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 这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 。 对此公司创始人徐凯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2004年 , 徐凯留学美国 , 师从被誉为“医疗机器人之父”的RussellTaylor教授 , 他是世界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明人 。 其间 , 徐凯参与了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首台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 , 并担当主设计师 。 当时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多孔技术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 。
2010年 , 徐凯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 , 开始独立潜心钻研单孔手术机器人 。 相比4-6个多孔 , 单孔只在皮肤上开一个不到3厘米的小口子 , 设计更加困难 。 4年后 , 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 解决了曾经困扰多时的关键技术问题 , 甚至在性能上一举超越了“达芬奇” 。
“打个比方 , ‘达芬奇’驱动一个关节 , 像一个人用一根绳子拉车 , 只能拉不能推 。 我们的产品 , 像是前面有几个人用绳子拉车 , 后面还有几个人在推车 。 因此在同样直径下 , 我们的结构负载力更强 。 ”徐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 。
运营仅4年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牵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要下一盘多大的“棋”
文章图片
术锐手术机器人的机械手
今年3月9日 , 利用术锐手术机器人 ,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主刀了一台高难度手术 。 这是亚洲首例纯单孔腔镜机器人完成的手术 , 打破了“达芬奇”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唯一性” 。
眼下 , 术锐手术机器人正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 除了泌尿外科和妇外科 , 也适用于胸外科、普外科和心外科等手术 。 “我们目前临床进展良好 , 力争明年下半年上市 。 ”
。 “我们聘请过第三方的10余位律师在我们公司待了2个半月 , 捧着‘达芬奇’在我国的700多项专利 , 一一比对我们的产品设计是否侵犯了其专利保护范围 。 ”徐凯说 , “达芬奇”能“一统天下”这么多年 , 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专利壁垒 , 而术锐完全是中国自主智造 , 还有望以原创技术出口欧美市场 。
行稳致远 , 这是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在展望两家公司合作愿景时说的话 。
其实近年来 , 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在全球持续推进 , 而手术机器人在其中占比最大 。 相比传统手术治疗 , 由手术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有诸多优势 , 它可以做更多资深外科医生也难以完成的精细化动作 , 手术伤口更小 。 目前 , 在美国高达90%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数据 , 2015年到2020年 ,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尽管受疫情影响 , 2020年增速有所下滑 , 但仍保持了近8%的增长速度 , 市场规模达到83.21亿美元;预估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5.9亿美元 。 据不完全统计 , 仅今年以来 , 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金额高达近14亿美元 。
去年 , 美敦力提出了数据化、人工智能化的新战略 , 手术机器人成为这个战略最关键的落地 。 然而 , 由于“高高的”专利壁垒 , “达芬奇”占据了这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
持续关注术锐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的同时 , 美敦力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二大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 , 还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数据 ,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约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0年的27.6亿元 , 预计在2026年达到250亿元 。 今年以来 , 融资金额超亿元的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就有7家 。
一台“达芬奇”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 国内的采购价格一般在3000万元左右 , 这还不包括每年至少150万元的维护费 。 其单孔手术机器人 , 由于实施了出口管制 , 尚未向中国市场销售 , 其价格还要“更上一层楼” 。 尽管不方便透露具体售价 , 但徐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