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天文学家对太阳系小行星带中42颗最大的小行星进行了有史以来精度最高的拍摄 。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这42颗小行星 , 几乎囊括了小行星带中所有最大的小行星 。 ESO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谷神星和灶神星 。 ESO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澳女星和司天星 。 ESO
天文学是一门前沿科学 , 因为它常常要面对一些终极问题 。 比如宇宙从何而来?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给宇宙的终极问题指定了一个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答案:42 。 没人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 但最近天文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 , 对太阳系小行星带中42颗最大的小行星进行了有史以来精度最高的拍摄 , 试图在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 在这个意义上 , 42这个数字似乎又在冥冥之中象征着什么 。
在这个分辨率上 , 这42颗小行星中的大部分图像人们还是首次见到 。 虽然人们发现了很多小行星 , 但是大部分小行星的3D形态和密度等关键参数都是未知的 。
这42颗小行星直径大多在100千米以上 , 包括了小行星带中23颗直径超过200千米的小行星中的20颗 。 其中最大的是谷神星(Ceres)和灶神星(Vesta) , 直径分别是940千米和520千米;最小的是司天星(Urania)和澳女星(Ausonia) , 直径都只有大约90千米 。
通过形态重建 ,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行星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近似球形 , 如健神星(Hygiea)和谷神星 , 另一类形态不规则且倾向于狭长 , 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骨头状的艳后星(Kleopatra) 。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艳后星 。 ESO
在与小行星的质量数据相结合之后 ,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行星的密度差异很大 。 密度最低的小行星如兰贝塔星(Lamberta)和西尔维娅星(Sylvia)密度只有大约每立方厘米1.3克 , 大致相当于煤的密度;而密度最高的小行星如灵神星(Psyche)和司赋星(Kalliope)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3.9克和4.4克 , 比钻石的密度(每立方厘米3.5克)还高 。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西尔维娅星和兰贝塔星 。 ESO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司赋星和灵神星 。 ESO
密度的差异表明这些小行星的成分极具多样性 , 且它们的诞生地可能分布在太阳系的各个角落 。 具体而言 , 那些密度最小的小行星可能是在海王星以外的区域形成后迁徙到现在的位置的 。
天文学家期待未来能够使用更先进的望远镜 , 对直径35至80千米以上的主带小行星 , 以及小行星表面直径10至25千米以上的陨石坑进行观测 , 同时也可以对更为遥远的柯伊伯带小天体进行研究 。 对大批小行星进行数据收集 , 有助于天文学家通过统计学的角度和方法 , 对太阳系的演化进行研究 。 这42颗小行星或许将开启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的又一扇门 。
为了寻找太阳系的终极答案,科学家收集了42颗小行星
文章图片
42颗小行星及其中一部分的运行轨道示意图 。 ESO
参考Meetthe42:ESOimagessomeofthebiggestasteroidsinourSolarSystem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