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喝娃哈哈?


谁还在喝娃哈哈?
文章图片
出差坐二等座、在电视节目中怒怼电商 , 以及对员工和经销商的温情 , 灵魂人物宗庆后的一举一动 , 始终是娃哈哈最生动的广告 。
30多年来 , 娃哈哈在国内饮料市场是神一般的存在 , 去年营业收入超400亿元 , 仍是国产饮料界的天花板 。
不过 , 这家饮料企业正逐渐走下神坛 。 在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 , 娃哈哈虽再次上榜 , 但收入规模下降、排名落后 , 已走到近十年来的最低谷 。
长辈们喝的
今年6月 , 重庆黔江市场监管部门查获一批仿冒娃哈哈AD钙奶产品 , “过气”好久的娃哈哈再次见诸报端 。 身边多位80后、90后朋友对此津津乐道:想不到两代人钟爱的AD钙奶 , 居然还有被假冒、被模仿的“价值” 。
谁还在喝娃哈哈?
文章图片
除了AD钙奶 , 娃哈哈还有营养快线、爽歪歪及纯净水等老产品活跃于市场 , 但生命力已大不如前 , 公司依赖这些老产品 , 仍然是饮料行业的老大哥 。
1987年 , 42岁的宗庆后在杭州清泰街160号 , 亲手挂上“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招牌 。
谁还在喝娃哈哈?】顶着校办企业的光环 , 宗庆后带着两位退休教师和14万借款 , 在并不熟悉的饮料行业里摸索潜行 。 可能他不会想到 , 自己会缔造国产饮料行业的奇迹 。
挂牌校办企业4年之后 , 宗庆后就抓到一条“大鱼” , 一举兼并已亏损4000多万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 , 随后成立娃哈哈集团 , 当年产值超过2亿元 。
进入21世纪 , 娃哈哈风靡市场 , 营收规模逐年攀升 , 2003年首次突破百亿 , 十年后增至782.8亿元 。
借助企业的成功 , 宗庆后个人先后3次问鼎中国首富 , 一时风光无两 。
谁还在喝娃哈哈?
文章图片
随着几大王牌产品历尽时间的沉淀 , 80、90后两代人相继成年 , 娃哈哈除了瓶装水和八宝粥等产品 , 众多产品似乎逐渐“归隐”了 。
在公开报道中 , 一位95后非常残酷的道出了原委:娃哈哈不是“长辈们喝的”吗?
这种代沟不是短期形成的 , 多年来产品口味单一、包装审美疲劳等因素 , 导致娃哈哈和消费者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
尤其在Z世代面前 , 娃哈哈分身乏术 , 成为媒体经常唱衰的主角 。
失速的7年
娃哈哈的崛起 , 一方面掐准了三四线城市市场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营养的痛点 , 另一方面 , 依赖于公司历经数十年在全国钩织出的一张批发商几十万家、销售终端百万级的销售网络 。
20多年前 , 但凡一个像样的产品铺进全国渠道 , 在饮料市场上都能掀起一阵巨浪 。 娃哈哈在1988年推出儿童营养液之后 , 陆续推出营养快线产品、AD钙奶并畅销将近十年 。
2013年 , 娃哈哈站上巅峰 , 宗庆后向外透露出冲击千亿的野心 。
然而 , 巅峰即历史 。 公司走上下坡路 , 收入持续下行 , 2015年跌破500亿元 , 为495亿元 , 到2019年仅有464亿元 , 次年再跌至近440亿元 。
娃哈哈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一次公开受访中 , 宗庆后直言娃哈哈在营养快线之后 , 已无过硬的王牌产品 。
营养快线以果味乳制品饮料获得市场 , 这个产品在10多年前的饮料市场还比较稀缺 , 营养快线巅峰时期年销售额曾达200亿元 , 几乎是公司年营业收入规模的三分之一 。
随着时间和市场变化 , 同类产品雨后春笋般出现 , 营养快线逐渐失去优势 , 成为市场弃儿 。
在纯净水产品中 , 怡宝、农夫山泉、百岁山以及各种矿泉水产品纷至沓来 , 持续挤压着娃哈哈纯净水的市场份额 。
危机四伏
娃哈哈的收入放缓只是一方面 , 越来越多人发觉 , 娃哈哈越来越难与年轻人同频 。
尽管“老三样”营养快线、纯净水和AD钙奶已升级了包装 , 在口味上再怎么调整也不太出彩 。 这种危机其实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已悄然埋下 。
上世纪末 , 国内靠模仿崛起的食品饮料企业不是少数 , 达利食品就是依赖低成本的模仿日本某蛋黄派产品带来巨大销量 。
娃哈哈的崛起路数和达利食品如出一辙 。
在初创时期 , 娃哈哈推出的三大单品均非自己首创 。 儿童营养液产品模仿的是彼时广州的太阳神口服液、AD钙奶是乐百氏钙奶的升级版 , 营养快线则是在小洋人妙恋之后推出 。
上述每款产品 , 几乎都是沿袭着跟进、模仿乃至于抢铺渠道抢占市场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