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短信|工信部征求意见: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短信拨打商业电话

标题:【商业短信|工信部征求意见: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短信拨打商业电话】8月31日,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用户未明确同意的,视为拒绝。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的,应当停止。
商业短信|工信部征求意见: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短信拨打商业电话
文章图片
延伸阅读烦!骚扰电话究竟是谁在放任?公众的愤怒和无奈必须正视您想知道不胜其烦的贷款电话从哪里来的吗?您想知道自己的电话怎么那么多人知道吗?去年,新华社采访人员“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发现每天有大量骚扰电话从这里打出,成千上万条含有个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内“裸晒”,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长期以来,饱受贷款、房产、家教等推销电话骚扰的人,都怀疑存在一条泄露公民信息的黑色产业链。采访人员冒着危险潜入虎穴,暗中采访到的事实,再次坐实了人们的猜测。
揭开骚扰电话源头企业的黑面纱,其实人们更想知道产业链上游的黑幕,究竟是谁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源源不断地为骚扰者提供精准制导的“炮弹”,即便不是骚扰电话的始作俑者,也是不折不扣的帮凶。其行为的恶劣程度比直接骚扰者更甚,已经涉嫌违法。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企业、银行和房地产中介,是非法信息的源头。一是银行,特别是曾贷过款的银行客户;二是房地产中介,比如我爱我家、麦田、链家等公司的一些客户经理,拿着“资源”跳槽而来。让人称奇的是,采访人员在某机构看到一份含有3146条个人信息的“名单”,赫然包含公民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房本信息等具体内容。很显然,没有大的内容提供商,单靠个人从互联网或其他渠道收集,很难做到这么具体而专业。
骚扰电话早已成为社会公害,虽然人人喊打,但骚扰电话依旧打个不停。是真的治不了,还是不想治?不要再让公众无休止地猜测下去、担心下去,“骚扰电话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或许是年轻人,或许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或因此而愤怒,或因此而无奈,而所有这一切,都拜不光彩的利益所赐”,无论是对骚扰电话负有监管之责的电信运营商,还是对保护用户隐私负有监管之责的企业主体,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难道也像用户一样“无奈”吗?既然采访人员已经摸排到了骚扰电话的源头企业,各个监管部门要视这个报道为一封公开举报信,组织力量第一时间跟进,固定证据、查清事实,在挖出罪魁祸首的同时,摸清整个黑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查清每个环节上相关主体的性质和责任,斩断信息泄露的产业链,严格依法让它们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