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在三国时期 , 论智谋 , 人们首先想到手持羽毛扇 , 温文尔雅的“神算子”诸葛亮 , 论奸诈 , 人们首先想到“宁可我负天下人 , 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曹操 , 而司马懿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 其子孙又将王权从曹氏家族手中篡夺过来 , 不得不说也是有勇有谋的一位权臣 。 这三个人不仅在军事上足智多谋 , 对自己的后事也比旁人多了个心眼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皇帝的陵墓往往被看做是在位时所打下的江山社稷的象征 , 王室成员下葬都是极尽隆重的 , 更不用说帝王 。 皇帝陵墓不仅在选址、设计上极其讲究 , 陪葬的物品甚至人都经过精挑细选 。 然而他们却另辟蹊径 , 摒弃了风光大葬而选择低调的薄葬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 , 公元220年 , 曹操卒于洛阳 , 其灵柩葬于邺城的丘陵 , 但因为没有明显的标志建筑一直难于找出其具体位置 。 此外 , 曹操在安排自己的陵墓时 , 设下72座疑冢 , 足以窥见其狡兔三窟的性格 , 即便如今 , 曹操的陵墓已经被确认发现 , 在此之前 , 也经历了几十次发掘到假陵墓的失败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文章图片
而诸葛亮奉行“佛系”的理念 , 公元234年 , 他卒于五丈原 , 去世后由四个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南下 , 抬棺材的绳子所断之处 , 就是下葬之地 。 抬棺材的士兵敬重他 , 必然会妥善安置他的遗体 , 而作为丞相又有遗愿在先 , 不愿透露埋葬地址 , 只能将其下葬后隐姓埋名不再露面 。 如此一来 , 没有一个人能得知诸葛亮的遗体究竟在何处 。 不得不说 , 为了防止当时盛行的盗墓风潮 , 大家都绞尽了脑汁 。
而今天要谈到的司马懿 , 自公元208年跟随曹操以来 , 为曹操出谋划策无数 , 一生辅佐了四位皇帝 , 但他在曹操手下时 , 虽得到重用却从未真正被生性多疑的曹操所信任 。 公元249年 , 曹芳祭祀魏明帝 , 司马懿趁机发动兵变将曹魏大权控制在司马家族手中 , 而后司马师、司马昭在十几年时间内完成了江山的改名换姓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文章图片
司马懿的一生可谓是结仇无数 , 想挖他的坟的人恐怕不计其数 。 他也深知司马家的江山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得来 , 不可能不害怕被后人效仿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因而 , 老谋深算的他早就偷偷为自己选好了陵址 , 这就是河南首阳山的高原陵 。 首阳山是个风水极佳的地方 , 因阳光首先照到此山故而得名 , 由此可见司马懿对家族兴亡的期盼 。 历史上 , 首阳山上埋葬了无数名人 , 后来西晋的几位君王也纷纷下葬于此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文章图片
但为了防止被盗墓 , 司马懿采用密葬的方式 , 据《资治通鉴》记载 , 司马懿立下遗嘱:“于首阳山为土葬 , 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 , 敛以时父 , 不设明器 , 后终者不得合葬 。 ”而《宋书·礼志》中补充道:“子弟群官皆不得遏陵” 。 这一遗嘱实际上就是一份反盗墓的祖训 。 即便在当今社会 , 若长辈去世不允许子女祭拜也很难得到理解 , 更不用说是在封建礼教极重的古代社会 , 这样的规定必然引起不小的反响 。 所以说司马懿的这份遗嘱 ,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司马懿临终留遗言:子孙不准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知其真高明
文章图片
事实证明 , 在皇家陵墓屡屡被盗的古代社会 , 这种薄葬的方式确实是有效的 。 司马懿的后代探查多年也没有找到他的陵址 , 而今过了1769年后 , 若非一位老农耕作时在无意间挖出其碑文 , 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被找到 。 当年令人费解的遗嘱 , 至今人们才从中发觉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