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便捷性甲醛自测盒与甲醛智能检测仪可靠吗?

较真要点:
1、甲醛自测盒所用的原理主要是酚试剂法 , 只是不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定 , 而是弄个比色卡 , 将吸附甲醛后的液体颜色通过肉眼与比色卡进行比对 。 先不说甲醛自测盒的原理本身就有局限 , 通过肉眼比对这一步难免会产生较大误差 , 很难准确判断出是在哪个色阶 , 也无法得出具体的数值 。 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粗略的定性方法使用 , 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 。
2、无论什么品牌的甲醛智能检测仪 , 基本上应用的都是传感器原理 。 而无论哪种传感器 , 都是利用对甲醛某一特性或某几种特性的选择性来实现的 , 所以甲醛传感器的选择性能至关重要 。 可惜 , 目前已有的甲醛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高 , 该领域尚在科研阶段 , 而且传感器易受气流、温湿度等影响 , 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 。
查证者:郭隽虹、陆雅芬 | SGS专家
甲醛|便捷性甲醛自测盒与甲醛智能检测仪可靠吗?
文章插图
在介绍室内甲醛测试方法之前 , 首先要明白很重要的一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换句话说 , 如果家里有甲醛释放源 , 那么室内甲醛浓度就会随着室内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这里的“条件”除了污染源之外 , 主要包括:换气率(即通风情况)、温度和湿度 。 房间的通风情况 , 对室内甲醛浓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假设房间密闭时甲醛超标几十甚至上百倍 , 此时只要您打开门窗刚好室外又有强风吹过 , 那么房间的空气状况此时也是安全的 , 当然 , 若是不开门窗 , 而是换成强有力的换气系统 , 效果也是一样的;反过来 , 在拥有污染源的房间内 , 密闭性越好 , 换气率越小 , 则甲醛含量理论上就会随着密闭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甲醛变化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 甲醛就像夏天的蚊子 , 遇到高温高湿的环境 , 本来好好待在建材里面的甲醛可能就成群结队地出来活动了 。
一、室内空气甲醛检测有哪些标准?
目前国内室内空气甲醛检测常用的有两大标准:《GB/T 18883 -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GB 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 标准都是比较繁琐的 , 在此不做赘述 , 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弄清两者的区别 , 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下表) 。
甲醛|便捷性甲醛自测盒与甲醛智能检测仪可靠吗?
文章插图
单从“限值要求”的数值上来看 , 好像GB 50325的的要求更严格一些 , 可是我们前面说过门窗的关闭时长对甲醛浓度的影响非常大 , GB 50325只需密闭1小时 , 而GB 18883需要密闭12小时;而且GB 50325只限定了建筑装修材料 , 不包含业主入住之后自己添置的各种家具 。 这些都使GB 50325大大降低了安全入住的标准 , 也就是说 , 按照GB 50325标准验收合格的房屋 , 并不一定达到了人居健康条件 , 基于GB 18883进行的检测 , 才更符合人居健康环境的标准 。
二、甲醛自测盒与智能甲醛检测仪等便捷的甲醛测试法都各有缺陷
如果追求精确度 , 那么检测甲醛应该选用标准检测法 。 但标准的测试方法均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与测定 , 对于普通人并不适用 。 所以市面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便捷式的甲醛测试方法 , 而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两类:甲醛自测盒与智能甲醛检测仪 。
甲醛|便捷性甲醛自测盒与甲醛智能检测仪可靠吗?
文章插图
甲醛自测盒采集甲醛的原理与下文将提到的AHMT法、酚试剂法与乙酰丙酮法采集甲醛的原理一致 , 只是对于甲醛的测定不使用分光光度仪 , 而是制作一张比色卡 , 将吸附甲醛后的液体颜色通过肉眼与比色卡进行比对 。 其中 , 应用最广泛的自测盒是以酚试剂法为原理的甲醛自测盒 。 这三种方法本身就具有如前所述的一些局限性 , 就是通过肉眼比对这一步 , 也难免会产生较大误差(请参考下图) , 很难准确判断出是在哪个色阶 , 同时没有读数设备也就无法测出准确的数值 。 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粗略的定性方法使用 , 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 。
甲醛|便捷性甲醛自测盒与甲醛智能检测仪可靠吗?
文章插图
智能甲醛检测仪的种类更是繁多 , 随便上网搜索就有成百上千个不同的品牌 , 并且功能齐全 , 包含温湿度、VOC、PM2.5等检测选项 , 简直就是个万能王 , 几乎将室内所有污染物都囊括在内 , 有的更是自带APP , 附带上传下载功能 。 其实 , 无论什么品牌的智能检测仪 , 基本上应用的都是传感器原理 。 当然 , 传感器也分为很多种 , 单单针对甲醛的就有好几种:电化学型、氧化物型、聚合物型、金属纳米粒子型、仿生型、声表面波型、甲醛气体电子鼻等等 。 无论哪种传感器 , 都是利用对甲醛某一特性或某几种特性的选择性来实现的 , 所以甲醛传感器的选择性能至关重要 。 可惜 , 目前已有的甲醛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高 , 该领域尚在科研阶段 , 而且传感器易受气流、温湿度等影响 , 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 。 如今 , 我们也只能对这种万能产品抱着一定的期许继续等待吧 , 如果有一天传感器的方法也能被写入标准 , 将会给普通大众检测空气质量带来更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