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即将上大学的新生有啥建议

人是群居动物,没有谁希望自己孤独终老。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功课,但也是最难的功课。
即便使用计算速度最快的电脑,我们也根本无法猜透你对面那个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从表面上看,今天人际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宽,我们有手机、微博、微信、QQ等各种交流工具,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咫尺天涯———也许是人与人关系现状的最佳描述。
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的庇护,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在某种程度上,在大学中与人相处的学习与实践几乎奠定了你今后一生的处世之道。
对大家而言,有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群体生活很重要大家觉得,在大城市生活和在小城镇生活,哪个地方人际关系更丰富呢?哪个地方更容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从常理上看,大城市的人那么多,人际关系应该更复杂、更丰富,更适合建立关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相比而言,小城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为紧密,而大城市中,人与人的距离更大,人的孤独感会更强,人际交往的障碍会更多。
这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城镇中,人际关系是被选择的,我们必须被动地接受形形色色的邻居,你不喜欢小狗,但隔壁邻居养狗,而且还时常会牵着狗来你家串门,那你就必须忍受;
他不喜欢小孩,但隔三岔五,会有邻居让他帮着照看孩子,他也就得学会如何去接受或者喜欢上小孩。
总之,在一个小群体中的我们不得不去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对于人的多样性、差异性的认识要比在大城市中深刻得多。
在大城市,因为人多,有很多不同的群体,你可以根据你的偏好选择交往的圈子。于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建立人际关系,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人际关系,你讨厌狗,你可以搬到一个没有人养狗的社区,于是你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养狗人的生活。
只要你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与人打交道,你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这就相当于在网络世界,你可以参加很多小组、群体,网络上朋友遍天下,现实世界中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因为,在网络上,人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朋友,自己的爱好、兴趣、偏见、缺陷都在自己选择的圈子中被强化,你永远都在向自己学习,而不是向他人学习。
宿舍的集体生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
宿舍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事前学校随意安排好宿舍名单。
因此,同学们不可能选择与谁住一个宿舍。
换言之,你来到了一个小城镇,而不是大城市。
在大学的四年中,你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如果舍友是可以选择的,我当年一定选择与我本乡本土、趣味相投、饮食相同的人住一个宿舍,如果真是那样,我永远无法根除自己内心的孤僻与偏见,估计我的普通话现在大家还是听不懂,也很难接受北方的食物。
我很庆幸学生时代有住集体宿舍的经历,它让我开始学会如何去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如何妥协、宽容、尊重,如何去克服自己的种种缺陷。
大一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集体生活,我一直习惯了独住,突然和五个陌生人住在一个房间,那种不爽可想而知。
有人脚臭、有人打鼾、有人磨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睡不着觉,甚至还看过医生,医生说我是神经衰弱,还给我开了安眠药,当然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安慰剂,反正吃了一周后就睡着了。
还好当时我没有条件自己出去租房间住,如果真的出去住,那我肯定失去了从群体生活中学习的大好机会,也失去了大学生活的大部分乐趣。
所以,各位同学,尤其是家在北京的同学,没事最好少回家,享受你的群体生活吧。
二、真诚待人、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是需要投入感情的。
无论是亲人之爱、爱人之爱、朋友之爱,都是要付出情感和时间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时代,我们都想立即获得人际交往的结果,但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感情。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毕业一年,你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临下班的时候,微信“滋”地震了一下,老板起兴,又来任务,明天一早就要交差,你把那颗雀跃的小心脏硬生生压了回去。心里一阵憋屈,硬着头皮干到十点半,走出办公楼,一阵冷风扑面灌过来,你打了个寒颤,裹紧了围巾:
“公司怎么还不把加班费这事儿提上议事日程?怎么没个人站出来抗议一下?一帮孙子呀。”
你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听见前头的小刘在打电话,“老板,你放心,这个项目我们做得差不多啦……”
“不就是会耍耍笔杆子,写几个微信爆款文章么,倒还青云直上带项目了?老板还真是老眼昏花啊。”
“凭我的谋略和眼光,竟然秒杀不了会写几个破文章、搞几个破关系的……”
“现在的企业不仅势利而且蠢呐”
“新来的实习菜鸟,就会美化几张excel表,也没什么见识。就这雕虫小技,老板来来回回地夸”
“不识英雄,蠢才当道,公司迟早药丸”

……


不知道你有没从这个关于自以为是的三流人才的二流故事中悟出什么?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听人家说:“毕业之后没有多少人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我真的信了,以为这个世界有万种工作等我挑,干不爽了就换一个呗。
后来我发现,企业里工种少得可怜,转行也是极困难的。那些能抛开自己专业择业的,要么早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要么选择了门槛较低的销售/人力/行政工作,即使是这些工作,也需要你天性契合或者有过相关实习。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觉得“大学嘛,就是来探索人生的”,我以为“人生嘛,那是要看遍万千美景,吃遍美酒佳肴,阅尽人间好书,体验人生百态的”。
后来我发现“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归根到底原来在这么一个无趣的俗物上——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
你生命中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立身之本在哪里?
工作,为老板挣钱,当然如果你是老板,你就是为自己挣钱。
你靠你的那门手艺去挣钱养活自己,去挣钱享受人生,去获取一小丢微末的成就感,去和整个大千世界产生联结。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听人家说:“招毕业生嘛,那是看你有没有潜力的”后来自己经历了秋招,发现“招应届生嘛,那是看你实习对不对口的”
“招你进来还要教你干活,哪有那么多时间?”
“一教就能会的活,一点竞争力没有,还要不要在职场混了?”
“潜力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判断?”
“哪轮得上一个小屁孩带兵打仗?能写文章就去写文章,能忽悠客户就去忽悠客户,能设计海报就去设计海报,什么都不会,要你何用?”

你来,看到这类问题下面的回答,能给你列出二三十件重要的事情。它们要么说得很虚,貌似懂得其实不懂更何谈能做到;要么真的很难同时做到,运动很容易,坚持运动很难,写作很容易,坚持写作很难,同时坚持三五样事情,难上加难。
如果你曾经坚持练琴,坚持画画,坚持书法,坚持过任何需要消耗大量耐心的东西,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难度。
不妨回首自己将近二十年的人生,有常年积累精进并能拿得出手的技能或成果么,除了考上大学?
所以我希望你要有一颗敬畏心,不要脚不着地、漂浮在空中。

所以关于大学生活,我劝你不妨把目标放低,能打磨出一门手艺就已经很厉害了。你要做的无非是早早树立探索的意识,确定那是一门怎样的手艺,然后耐心坚持个一两年。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有大把时光可以浪掷,有五花八门的社团等你参加,有海量精彩的活动等你体验,等你有危机感的时候,你会发现来不及了,那门手艺你都还没找到,更别提花大量的时间打磨了,毕竟找到一门适合又感兴趣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认识自己真的是一个曲折又漫长的过程。
“找到并坚信那门手艺”,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一蹴而就,你会经历曲折的探索。你会去做选择,会去尝试,然后你可能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你再尝试,你做对比,你做总结,你推翻再来,多次之后,你才会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最怕你一进大学,迷迷茫茫,失了目标,四处乱撞,看似忙碌,却失了坚持,全无成果。大学生活从来没有一定之规,更没有一个“人人都应该这样过”的范本,但是它一定是有主次的,有主心骨的。
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磨练成吃饭的手艺是最省事的了,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太排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又尚可,那么就走这条路吧。
这条路说起来也很简单,无非是把分考高一点,能进top30%,参加相关的比赛,再借由你的成绩和比赛成果找到一两份含金量高的相关实习。
听起来,也太俗气,也太循规蹈矩,也太没有想象空间了吧?
我知道你年轻气盛,你会觉得有些考试实在不能证明你的实力,但不论你是出国、保研还是工作,都是需要看成绩的。你不妨把那些做决定的面试官想象成一群笨蛋,除了成绩,他们实在不知道能用什么东西来量化你的专业能力了。
我也知道你可能会很纠结,“我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欢我的专业?“大多数孩子会耗在那里,会绞尽脑汁空想,会站在门外瞎猜,会根据其他人一些莫须有的言论草率形成判断,要我说,你要去“试”,你要先扎进去、沉进去之后,才有资格做评判,除了上课之外,主动借阅课外相关书籍,主动参加相关社团,主动去做相关实习,这样你才真的有概念“它是什么,我适不适合,我喜不喜欢”。若能主动扎进去,一个学期你大概也就摸透了,心里有数了。瞎猜瞎听,估计过了三四个学期,你还在摇摆不定。
我也知道你可能觉得这样太功利了,这样的大学生活好狭隘。那我这个心老眼老的老人想告诉你,人生呀,不是烂漫的诗和远方,是平淡的脚踏实地,不是大海雪山,是厨房与爱。诗和远方,多么美好,但它们只是人生的点缀物,你的人生在脚踏实地,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努力里,在细碎又美好的日常里。认真学习、参加比赛、早早实习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细碎美好的日常,在这个过程里你会结交到朋友,会接触到社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体验到失败的酸涩,你学着将心比心去和别人合作,你学着收敛锋芒去服从规则,你学着默默耕耘做一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人。
这只是最基本的,若是你一早明晰目标,你一定还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去做兼职,去社团玩耍,去混迹学生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因为大学的空耗往往不在事情太多,而在迷茫,在目标不明,在不知道干什么,在别人朝着目标全力奋进的时候你还在苦苦寻找……

若是你扎进去后得出了个“no”的结论,或者你一早打定主意,不能靠自己的专业混饭吃,又该怎么做?
要么努力转专业,要么自己练就技能。
转专业我不必提,练就技能该如何确定方向呢?一头雾水怎么办?
现在不挑专业背景容许你自学成才的工种大抵有这些:人力、营销、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游戏方面、UI设计、平面设计、销售、行政、老师、写文章的、策划活动的、做视频的、从事公益事业……
迅速通过
一、搜各个工种招聘要求
二、咨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
三、网上查找资料
确定出两三个可行的
接着,更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合,看一堆书或者努力考证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最好的方式是去做一份相关实习。读十本产品经理相关书籍,看八百页职位介绍资料,你都还站在门外,你对于工作内容都还只有模糊的感觉,只有自以为是的空想,真正去做一份产品助理的实习,你才会了然于胸,才会切肤地感受到这个职位的酸甜苦辣。做相关工作才叫尝试,搜资料、看书都还停留在假想阶段。前期资料搜索虽是必须的,但一定要快,做实习或者进行相关活动实践才是了解的有效和最主要的手段。
也不要把找实习想得太难,刚开始没什么经验,找不到非常优质的实习,不妨去小一点的、工资低一点的公司,勤勤恳恳地工作、观察、体验。
如果实习成本太高或者技能门槛高,也可以用校内的实践来替代,体验销售可以去做外联,体验写文章可以去新媒体部门,体验营销可以加入广告学社,体验设计可以去宣传部学美工,体验视频可以去技术部学后期……

若你一早有意识,并开始有效的探索,一定会拥有很多富余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还想让我给你建议的话,那就再打磨一样兴趣爱好吧,可以是英语,是摄影,是游泳,也可以是明星八卦,是游戏,是网文小说……这些看起来只能当成娱乐、深陷其中可能拖累你的人生的东西。
重点在“一”字,你可能今天想减肥节食运动半个月放弃了,明天跟着奶爸学英语背了三个月单词放弃了,后天听说写作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写了四五篇忘记了……通通半路撂挑子,结果什么也没干成。年轻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容易,等你经历沧桑才知道一切是多么不容易,甚至连控制自己不吃零食、不熬夜这些个听起来soeasy的事情也是困难重重的。
对爱好养成怀有敬畏心,若你的精力只够坚持打磨一样兴趣爱好,那么最喜欢,最值得,最可能成功的是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