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制造”势头强劲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 , 洛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96家 , 锂电池等14种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 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向市场 ,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 打开国际市场……如今 , “洛阳制造”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
3分钟加氢续航、5G+远程指挥 , 无人驾驶“超级拖拉机”颠覆人们的印象;
5秒定位调整、0.3毫米精度控制 , 工业机器人灵敏扫描工件 , 助力智能工厂;
能爬坡越障、可喷射12米水雾 , 防疫机器人“小黄人”作用不小……
走进古都洛阳 , 一个个制造业新亮点令人目不暇接 , 一条增长曲线更为抢眼:今年1—8月 , 制造业对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9% 。 数据表明 , “洛阳制造”势头强劲 。
【“洛阳制造”势头强劲】“逆势飘红的数据 , 源于洛阳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 , 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 ,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 加快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 。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 。
老产业提质 , 新产业做强
制造业 , 是洛阳的一块“金字招牌” 。
早在“一五”时期 , 洛阳就是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 , 曾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 。 如今 , “洛阳制造”声名日隆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96家 , 锂电池等14种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
制造业铿锵前行 , 也面临诸多挑战 。 传统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偏低 , 高质量发展亟待新动力 。 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我们面向市场 , 危中寻机 , 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 ”李亚说 。
作为“洛阳制造”的一张名片 , 中信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昂首探路 。 去年底 , 中信重工为福建漳州的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液压打桩锤关键锻件 。 董事长俞章法发现商机:我国液压打桩装备缺口较大 。 一个锻件可能延伸出一个新产业 。 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 , 俞章法下决心“摸摸高” 。
公司抽调30多名员工常驻漳州 , 日夜奋战 , 仅用两个多月 , 建成第一条生产线 。 “1月份签约 , 4月份投产 , 目前订货合同10多亿元 , 远超预期 。 ”俞章法说 。
以中信重工为代表 , 洛阳提质“老产业” , 做强新产业 , 而其背后 , 是联企、入企、惠企、助企的“硬核”举措 。 今年以来 , 洛阳聚力产业提质等“五提”行动 , 建设洛阳高端装备制造、洛阳轨道交通等六大产业园区;谋划实施441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 , 总投资2400多亿元;实施325个绿色化、智能化、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 总投资533.4亿元 。 积极落实“惠企”政策 , 累计帮助各类企业融资490.8亿元 , 各类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40.18亿元 。
产业链求新 , 创新链求实
步入洛阳单晶硅集团 , 产品展台上 , 银色5英寸、6英寸、8英寸单晶硅材料棒十分耀眼 。 硅材料棒、硅抛光片、集成电路……一件件产品 , 标注了这家企业的辉煌 。
“论起4至6英寸电路级硅抛光片 , 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排名领先 。 然而 , 前有标兵 , 后有追兵 , 必须苦练内功 , 向科技高峰发起冲锋 。 ”集团董事长张军强说 , 8英寸、12英寸硅抛光片价值更高 , 科研小组从零做起 , 测量、设计、绘图 , 直到加工成型 , 研发了60多个配件 , 所生产的8英寸单晶硅棒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 洛阳优势独特 。
全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 , 省部级科研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均占河南省的1/3 , 研发投入强度居河南首位 , 技术研发潜力巨大 。 洛阳正把雄厚的科研力量转化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现实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