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发展让“格桑花们”上学不再难

【教育优先发展让“格桑花们”上学不再难】【走笔囊谦】
曾经“盛开”全国各地 如今家门口“绽放”
教育优先发展让“格桑花们”上学不再难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尚杰 万玛加
16岁的藏族姑娘央吉拉毛 , 跳起欢快的卓根玛舞蹈 , 来庆祝自己进入新学校读高中 。 “学校就在家门口 , 再也不用跟姐姐一样 , 到离家千里的外省读高中了!”她兴奋地说 。
今年9月 , 央吉拉毛和其他577余名学生 , 进入了青海师大附属玉树实验学校就读 。 这所学校是玉树州的第五所民族高中 , 也是囊谦县境内的第一所高中 。 首批招收的14个教学班中 , 藏族生源占到95%以上 。
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央吉拉毛和同学们欢喜不已 。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宿舍楼、教师公寓楼、食堂一应俱全 , 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室内设施齐全 , 标准化的音乐、美术、书法专用教室个个不差 。
对莘莘学子更具吸引力的是 , 玉树州政府将这所学校整体委托给经验丰富的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主办学 , 由其派出30名骨干老师领衔授课 , 首都师范大学全程提供智力支持 。 每个教室配置有常态直录设备 , 能够与首师大附中现场连线、双向互动 , 将北京的海量课程资源源源不断输送到囊谦 。
要知道 , 在一年前 , 央吉拉毛们要想上高中 , 都得到省外去 。 作为全国主体民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 玉树州长期存在着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的突出短板 。 从2008年开始 , 全州启动了异地办学工作 , 先后在北京、辽宁、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开设玉树高中班25所 , 每年输送异地高中生3700多名 , 让高原格桑花盛开在祖国各地 。 虽然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费用 , 但也给学生就读带来了诸多不便 。 新学校的落成 , 将使“格桑花们”在家门口读高中的梦想变为现实 。
和这所高中一起投入运行的 , 是整个囊谦县教育园区 。 该园区坐落于扎曲河畔的香达镇 , 整体占地353亩 , 总投资4亿元 , 2017年启动建设 , 今年8月基本完工 。 除了高中学校外 , 还建设有初中、小学、幼儿园 , 实现了各学段全覆盖 , 全部投运后能够提供5000余个学位 , 有效解决了县城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超负荷运转等“老大难”问题 。
学校建成了 , 教师不够用 , 怎么办?北京市西城区伸出援手 , 每年从对口帮扶资金中拿出600万元 , 资助囊谦县聘请编外教师147人 , 补充到新学校 , 补足教师缺口 。 同时 , 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推进“师择、局荐、校聘”的教师交流机制 , 盘活师资力量 。
“这是我们汇聚多方力量 , 整合多个项目 , 回应万千群众期待 , 践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成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 ”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说 , 教育园区的投入运营 , 将为办好家门口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