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包工头走上转型之路 专家:有助于形成专业的建筑工人市场( 二 )

  为了整治拖欠工资、发生工伤逃避担责等乱象 , 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 我国相关政策力度逐渐加大 。 包工头在政策重压下不得不纷纷寻求出路 。

  今年疫情发生前 , 当了15年包工头、已经58岁的高通把手里的工人队伍交给了妹夫吴俊 , 自己则转行给老友看管商铺 。 他特别想帮吴俊问一句 , “被取缔了 , 出路在哪?”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经济条件雄厚的包工头顺应形势创办劳务公司或施工企业 , 变身“正规军”;自身实力不允许者 , 一般会花点“管理费”挂靠到某家劳务公司名下 , 穿上“马甲”后可以继续揽活儿 , 费用一般为工程合同额的1.5%~3%;也有人在大浪淘沙中选择离开 , 投身其他行业 。

  不过 , 成立劳务公司毕竟有难度 , 不少包工头还是通过挂靠的方式继续生存 , 看似是某家劳务公司的人 , 实则不受这家公司约束 , 更不被这家公司保护 , 这种隐蔽的包工头用工形式依然潜藏风险 。 对此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 ,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进行查处 , 并对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纠正 。

  范围指出 , 包工头用工形式面临整体转型 , 在不退出该业务领域的前提下 , 有两条出路:一是进入建筑领域相关企业 , 成为其员工;二是包工头转型成立相关企业 。 对于上述两条转型路径 , 都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 , 比如对于大规模接收建筑工人的企业以及包工头转型成立的企业 , 应该在税收、用工成本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等激励机制 。

  而对于挂靠其他公司的包工头如何管理 , 范围表示 , 需要平衡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建筑工程领域的监管需要 , 可能有时需要“做取舍”:对于有意愿加入规范的建筑领域相关企业的 , 应该予以鼓励、支持;对于符合相关条件、且有意愿自己成立公司的 , 应该给予一定的过渡期 , 并且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扶措施;对于既不符合资质条件 , 又不愿意加入其他企业的 , 则应该坚决淘汰 , 但应该建立就业转型的帮扶机制 , 引导他们在上下游的相关行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

  规范用工 , 形成专业建筑工人市场

  沈建峰表示 , 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对规范用工行为、杜绝包工头用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在沈建峰看来 , 由于包工头不具有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 建筑工人无法被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 。 取消包工头后 , 建筑工人将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与总承包单位或劳务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 依法享有劳动法的保护 , 有助于解决工伤保险、加班费等相关问题 , 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大大改善 。

  此外 , 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农民工工资、缴纳工资保证金等制度 , 都将确保工资支付责任人的支付能力 , 并防止层层盘剥 。 这些都有助于根治欠薪这一顽疾 。

  除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 范围认为 , 取消包工头还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劳务用工 , 一是建筑劳务公司发展壮大有助于专业建筑工人市场的形成 , 成为专业的建筑劳务提供者;二是规范了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关系 , 避免因包工头不具有相关资质导致发包方对工人承担连带责任 。

  其实 , 当了这么多年包工头 , 张均心里也有苦处 , 项目不好拿 , 工人不好带 , 风险自己担 , 从工程发包方手里顺利拿到钱的时候更是没几回 。 “以后有了合法的身份 , 可以避开以前那些行业潜规则 , 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 , 也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