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国两千年帝统为何都以嫡长子为传世法( 三 )


3、告诫大臣要“善处骨肉之间”
曹丕十分重视与曹操的臣僚保持密切关系 , 时常能够曲礼事之 。 臣事君以忠乃为臣之大道 。
曹丕曰:“忠臣事主也 , 尊其父以重其子 , 奉其兄以敬其弟” , 又希望他们“善处骨肉之间” 。
曹丕对大臣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理所应当 , 他定是在警告丁仪兄弟不要背离这些原则 。
曹丕毫不掩饰地批判那些“离父子 , 隔昆弟 , 成奸于朝 , 制事于须臾”的臣僚 , “何进灭于吴匡、张璋 , 袁绍亡于审配、郭图 , 刘表昏于蔡瑁、张允” 。
从行文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曹丕的愤怒 。 其实 , 咒骂奸邪之人 , 还是希望能够引起曹操的注意 。 何进、袁绍、刘表的败亡故事 , 曹操不仅清楚明白 , 对他们失败的原因也会有所思考 。
第一 , 赞扬先代大臣和美友于之功 。
曹丕在批评臣子慕私利而忘公义 , 离间父子兄弟关系的同时 , 赞扬一些先代大臣 , 如袁盎、田叔、杜邺、韩安国等人善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 。
曹丕不厌其烦地举出这些善于调解兄弟之间矛盾的例子 , 称攒“袁盎之谏淮南”、“安国之和两主” , 很明显是要告诫丁仪兄弟等曹操的大臣要以之为榜样 , 不要过多地参与曹家的立嗣之争 。
第二 , 赞赏儒家立嗣观念的维护者 。
在中国古代皇权的争夺中 , 立为太子并非最后的胜利者 , 太子的废立有时仅凭帝王的爱恶一念 。 但“太子天下本 , 本一摇天下震动” 。 太子的废立牵涉到激烈的权力之争 , 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 故有许多大臣从维护儒家的立嗣原则出发 , 强烈谏阻废除太子 。
像仓唐、史丹、周昌、叔孙通、车千秋等都敢于向人主力谏以维护太子的合法地位 。
【爱历史】?中国两千年帝统为何都以嫡长子为传世法
文章图片
在曹丕争夺继承权的过程中 , 一些固守儒家立嗣传统的大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曹操为立嗣以函令密访于臣下 , 尚书崔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 , 立子以长 , 加五官将仁孝聪明 , 宜承正统 。 琰以死守之 。 ”
尚书仆射毛玠向曹操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 , 覆宗灭国 。 废立大事 , 非所宜闻 。 ”待中桓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 , 宜为储副” 。
显然 , 曹操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 。
袁、刘覆亡之事发生不久:“必然盛传于人们的口耳之间 , 特别是较近的荆州刘琦、刘琮兄弟 , 不但事后作为教训 , 即在当时人们也看出这是荆州的危机” 。
第三 , 曹丕与大臣合谋劝说 。
曹丕为争嗣之事 , 曾遣人专门请教贾诩计策 。 曹操尝屏除左右问贾诩定嗣问题 , 诩默然良久 。
操又问之 , 乃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 ”贾诩此论 , 与曹丕《典论》之《奸谗》、《内诫》等篇对袁绍、刘表的抨击十分合拍 。
他们之间应该有某种默契 , 或者是共同商议过以袁、刘之覆亡来劝谏曹操 。 曹丕即王位后 , 任贾诩为太尉 , “首登上司” 。
4、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典论》中曹丕批评、反对的事情 , 也是其政治主张的反映 。
他对汉末的昏政予以抨击:“桓、灵之际 , 阉寺专命于上 , 布衣横议于下 。 干禄者殚货以奉贵 , 要名者倾身以事势 , 位成乎私门 , 名定乎横巷 。 由是户异议 , 人殊论 , 论无常检 , 事无定价 , 长爱恶 , 兴朋党” 。
这种人伦败坏 , 社会混乱的局面是曹丕致力要纠正的 。 即位之初 , 他就开始削夺宦官的权力 。
【爱历史】?中国两千年帝统为何都以嫡长子为传世法
文章图片
显然 , 曹丕对自己所著《典论》十分看重 , “集诸儒于肃成门内 , 讲论大义 , 侃侃无倦” 。
【爱历史】?中国两千年帝统为何都以嫡长子为传世法】《典论》传播的范围亦很广泛 , 相国钟繇、大理王朗这些海内英儒 , 国家柱臣 , “咸归太子巍巍之美 , 叙述清风 , 言之有永 , 听者欣欣 , 忘日之夕” 。
卞兰读后赞曹丕“著典宪之高论 , 作叙欢之丽诗 。 越文章之常检 , 扬不学之妙辞” 。
黄初中 , 孙权遣使贡献 , 曹丕“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 , 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 后因孙权不服 , 再“颁《太宗论》于天下 , 明示不愿征伐也” 。
可见 , 《典论》在曹丕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魏明帝时 , 下诏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论》 , 不朽之格言 , 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 , 与石经并 , 以永示来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