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学家发现“救赎基因”,人去世后数小时异常活跃,想让宿主复活


基因|科学家发现“救赎基因”,人去世后数小时异常活跃,想让宿主复活
文章图片
基因|科学家发现“救赎基因”,人去世后数小时异常活跃,想让宿主复活
文章图片
基因|科学家发现“救赎基因”,人去世后数小时异常活跃,想让宿主复活
文章图片
基因|科学家发现“救赎基因”,人去世后数小时异常活跃,想让宿主复活
文章图片
中西方的影视作品中 , 充斥着大量的“丧尸”情节 。 欧美有《生化危机》系列 , 韩国有《釜山行》 , 而我国90年代的《僵尸叔叔》系列 , 一度成为笔者的童年阴影 。

是什么病毒 , 或者什么机制 , 能够把一具平平无奇的遗体 , 复活成一只力大无穷的、刀枪不入、毫无感情的杀人机器?一直引起人们的好奇 。
而经过多年的研究 , 科学家们在动物和人的体内中发现了一种“救赎基因” , 在生命结束后异常兴奋 , 试图让宿主复活 。
1、斑马鱼和小白鼠“尸检”显示 , 有近1000个基因非常活跃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取了斑马鱼和小白鼠的尸体组织作为样品 , 用mRNA测试其基因活性 , 结果发现 , 有近1000个基因在动物死亡后仍然存在着活跃度 , 而且直到尸体腐烂变质后的4天内的最后一刻 , 依旧在工作 , 简直是“努力到无能为力” 。
进一步对照研究发现 , 这些基因都是S后才被激活的 , 就像军队一样 , 遇到危难接管了身体 。 它们之所以活跃度如此之高 , 是为了救活其他细胞 , 企图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 虽然这项实验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 , 但科学家也在人体上发现了“救赎基因” 。
2、1063个救赎基因 , 从3个方向救赎2021年3月 , 美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的子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研究称:人在脑S亡后 , 并非所有脑细胞都停止工作 , 反而有一些细胞更加活跃 , 它们的基因表达非但没有减少 , 而是在增加 。 研究人员称:它们正在试图让大脑再度复活 。
原来 , 发挥作用的细胞叫做神经胶质细胞 , 平时的主要功能用于修复脑损伤 。 脑死亡后 , 它的“救赎基因”就被激活 , 在随后的12个小时内不断生长复制 , 以致于形成“长臂状”的附属物 , 用于阻止脑细胞的大批量凋零 。
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不光是大脑细胞存在救赎基因 , 在维持生命基础活动的3大领域 , 都存在救赎基因 。
第一类是“管家基因” , 占据80%的数量 ,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 可以维持死者体内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二类是神经元基因 , 可以保护死者神经 , 免于迅速腐坏崩塌 。
第三类是位于大脑的神经胶质基因 , 可以保护死者的脑组织的基本功能 , 并在12小时后达到高峰 。
3、“救赎基因”能起死回生吗?既然救赎基因如此神奇 , 那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 , 增强它的功能 , 是否能够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 。 救赎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死亡后的基本功能 , 避免迅速腐败 , 给救活提供一丝可能性 。 起死回生更应该依靠心跳和呼吸功能的恢复 , 使身体重新得到氧气和营养的供应 。
而从基因的角度来看 , 它们也并非大公无私 , 不过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 , 顺便把宿主的也延长了 。 就像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森在《自私的基因》提到的观点:人是什么?不过是基因生存的机器罢了 。
从逻辑角度来说 , 基因为了延长寿命 , 甚至会允许人类去研究基因本身 。 而科学家也找到了突破口 。
2013年 , 美科学家大卫.新科莱(David.cinclair)在《cell》发表论文称 , GeNAD类分子成功令哺乳动物的寿命延长了30% , 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 , 健康程度更高 , 老年生存质量更完善 。 2019年 , nature期刊在总结历史上所有的衰老研究后 , 将GeNAD分子列入“7个前沿的衰老对抗 , 延缓手段之一” , 令该分子成功出圈 。
据大卫在自传《lifespan》中披露显示 , 实验成功后不少富贵名流致电如何获取 , 由于数量稀少仅供科研使用难以如愿 , 直到原料提供方“港基因”投入10亿研发 , 实现大规模量产普及 , 市场焦渴才得以一定程度缓解 。 旗下成品4年过程 , 累积创下10万热度 , 被解读为物质全面触达的标准 。
国内倞-东、天-瞄同样看准上述“港基因” , 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 。 艾瑞咨询2020年行业报告调研显示 , 该分子在我国市场总规模达到267亿元 。 显而易见 , 对科研基础扎实的技术 , 市场的反响尤为热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