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诚法务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分析


眷诚法务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分析
文章图片
2019年3月 , 亚利桑那州发生一起Uber无人驾驶汽车撞死行人事故 。 直到今年3月5日 , 美国检察官表示:Uber公司不用担责 , 但自动驾驶汽车的后备司机RafaelVasquez的行为应提交警方进行进一步调查 。 然而 , 在2016年2月 ,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山景城测试时 , 与一辆公交大巴发生碰擦 ,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却确认 , 用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被视为司机 。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
眷诚法务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分析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模糊、人工智能责任的界定复杂 , 这些是困扰法律法规介入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监管的难题 , 人工智能载体到底担不担责任?如果担责 , 该如何量刑?成为目前备受行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
2019年8月30日 ,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 在这一论坛上 ,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与2019世界人工智能安全高端对话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导则(2019)》(下称“《导则》”) 。 《导则》在“法律应对”中明确了当前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弱人工智能时代 。 人工智能产品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 , 人工智能产品的定位是“工具” , 人工智能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使用者承担法律主体责任;同时 , 应由产品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使用者按照过错程度分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事实上 , 法律上的人是指享有法律人格 , 并据以独立参加法律活动、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主体 , 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三类 。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其运行模式主要是机器人根据人类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运算并施诸于机器 , 进而完成相应的交互活动 , 其本身并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 并不满足”自然人”的定义范畴 , 我国法律也没有赋予其“法律人”的地位 。 因此 , 人工智能产品目前在我国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 。
//
眷诚法务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分析
文章图片
虽然人工智能还不能被赋予法律主体资格 , 但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仍需要法律进行规制 。 目前较为急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确定人工智能产生的大量数据的产权归属 。 人工智能所产生的数据是特别巨大的 , 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如果不能够明确合法的产权归属 , 那么势必会造成数据信息系统的严重混乱;
二是如何明确对人工智能产生的数据进行合理、合法使用 。 目前数据的非法获取、非法买卖以及非法泄露等问题尤为突出 ,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数据安全 , 因此要严格规制;
三是如何规范引导对人工智能的科学研发 。 要确保研发场所、研发活动、研发后果可控 , 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监管体系 , 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可控范围之内 。
这一问题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明确了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 , 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 。 开展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研究 , 建立追溯和问责制度 , 明确人工智能法律主体以及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 这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
作者:眷诚法务秦怡
【眷诚法务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分析】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