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封禅泰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件大事,所谓“泰山安,则天下安”,封禅不仅仅是个仪式,还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内涵,《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汉书作者班固也持有类似观点:“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文章插图
通过祭拜泰山这样一座巍峨险峻的高山,达到上通天庭的目的,让人间的帝王与上天的诸神建立一种心到神知的联系,进而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和优越性。正因如此,自秦始皇封禅泰山一来,无数帝王梦想效法先人,开创万世帝业,上表与天。但究竟有多少位帝王在泰山封禅,没有定论,有说十几位,也就说几位,但历史清晰记载的的确有六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元休。在此之前,也有君王曾于泰山封禅,《 管子 》一书中《 封禅篇 》对此专门做过记载,无奈年代久远,早已失传,孔子曾说: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
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文章插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文治武功旷古绝今,封禅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泰山,他先是来到邹峄山,行祭礼,后又自定礼制,整修山道,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秦始皇封禅的祭文和祭礼秘而不宣,蕴含了强烈的神秘主义味道,更加增添了封禅泰山的神秘感和仪式感。此后的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纷纷效法秦始皇,于天下大治后到泰山封禅,以彰显自身文治武功。当然,封禅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举,作为帝王礼仪的一部分,封禅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比较公认的有三点:一是封禅帝王要真正开创了大一统,二是在位期间要做到国泰民安,三要有杰出的行为三是要有祥瑞的出现
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文章插图
秦皇汉武自然是当仁不让,唐高宗唐玄宗也都有可取之处,其中唐高宗后世虽声名不佳,但其在位时,天下大治也是事实,尤其是早年的“永徽之治”,比之贞观年不逞多让,而后世的唐玄宗更是凭借开元盛世,赢的了赫赫威名。对照起来,宋真宗的封禅简直是个笑话,北宋一朝,安居一隅,不仅未能实现大一统,就是传统的中原地区,也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失守而门户大开,即便经济发达,也只能算是个半吊子,距离秦皇汉武的霸业相差甚远。有趣的是,自宋朝以后,中原王朝的帝王们再未有封禅泰山的举动,即使是光复汉室的朱元璋也没有做,满人入关后,深受汉文化影响,尤其是乾隆皇帝,从乾隆十三年陪皇太后第一次登临泰山,到乾隆五十五年最后一次巡幸山东并登上泰山,前后共11次来泰安,抵达泰安,其中有6次成功登顶,一共留下咏诵泰山的诗篇170余首,御笔碑碣130多块。
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文章插图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自号“十全老人”,那么为什么他不在泰山封禅,让自己的名声更进一步呢?这与中国儒家社会的指导思想转变有很大关系。秦汉时代,承接春秋礼仪,谶纬之学大行其道,“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谶书是占验书,“纬”是相对“经”而言的。与之相对应的学说包括包括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尤其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几乎奠定了汉武帝以后一千年的儒家思想基础。对于端坐九五的地王来说,谶纬之学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政权的合法性, 也容易成为政治对手妖言惑众的理论依据,譬如秦朝时流行的箴言:“亡秦者胡”,再比如唐朝太宗年间有人预言“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都是谶纬之学的产物。
乾隆6次登上泰山,为啥不像秦始皇一样封禅泰山?是不配吗?
文章插图
魏晋以后,统治者逐渐意识到谶纬之学的危害性,开始大加禁止,至隋炀帝时期,谶纬之书大量散失,其社会地位大大下降,宋代欧阳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作《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将谶纬之学彻底逐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而封禅作为谶纬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遭到了宋代以后各朝皇帝的摒弃。此后虽然也有君王登临泰山,但都作为祭拜,而不是封禅,封禅就此成为绝唱,即使是乾隆皇帝,为了江山稳固,也没有选择恢复古制。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