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140多首涉及疾病,他是因何病去世

“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的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激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死。”在《李白与杜甫》中,郭沫若先生这样写道。
在《旧唐书》《新唐书》中,记杜甫去世原因是:“永泰二年(766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即“饫(yù)死”(饫即饱食,饫死即撑死)说,历代质疑不绝,后人甚至伪托韩愈,写诗提出疑问: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宋代邹定也曾提出反对意见:“自是风霜侵病骨,非干牛酒涴诗肠。”
郭沫若早年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3年获学士学位。他曾开玩笑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学校的名气比鲁迅的那个学校大得多。”他以医入史,他的解释被学界赞为“最为通达”。
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140多首涉及疾病,他是因何病去世
文章插图
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140多首涉及疾病,他是因何病去世】(元代)赵孟頫《杜甫像》
不过,杜甫此后又写了《回棹》,表明已乘舟离开耒阳,另有《长沙送李十一街》等诗,显非“一夕而卒”。杜甫的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亦只称“风疾”(高血压),未及饱饫。可见,“24小时至28小时”的解释力不足。
揆诸史实,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元凶是“过量饮酒+熬夜”。
体瘦一样会得糖尿病
唐代诗人喜欢写病,其中90%是描述自身病情。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有140多首涉病。
据学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识阶层笔下的医学叙事》中统计,《全唐诗》中写眼病最多,共37人91次;其后是糖尿病,共18人35次;再后是头风(高血压),共13人23次;再次是疮疡,12人17次,惟疮疡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耳病并列第四,12人17次;足疾(可能是痛风)第六,11人15次。
糖尿病、头风、痛风等,多属慢病,说明唐代人均寿命提升。
学者林万笑认为,唐代人均寿命27岁(也有学者认为是29岁),比汉朝多5岁,但去除30%的出生死亡率,以及15%的未成年死亡率,唐代20岁以上的成年人寿命可观:
《旧唐书》中记其寿命者510余人,70岁以上者达208人。
唐代21个皇帝,包括横死者,平均寿命46岁,比汉朝高18岁。
从墓志铭看,唐代已婚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均为62.3岁。算上未婚者,女性平均寿命亦达56.8岁。
从现代统计看,40岁以上,每2.5人便有一人为糖尿病前期患者;50岁以上,44.8%的人血糖偏高,如体重超标,80%患糖尿病。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陆龟蒙、卢纶、李德裕、马周等均患有糖尿病。
奇怪的是,杜甫、孟浩然都因体瘦闻名,竟然都在40岁左右便得了糖尿病。
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140多首涉及疾病,他是因何病去世
文章插图
(清)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并非“少喝有益,多喝有害”
糖尿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一方面,唐代重科举,读书人为求仕进,“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常熬夜,所以唐代诗人多眼病。现代研究表明,夜班3年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20%,夜班超20年,则增60%。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与超7小时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4.4倍。
另一方面,唐人好饮酒。
唐廷有良酝署,各州府均自酿酒,加上民间酿酒,史籍留名的酒达七八十种。晋代葛洪提出:“夫酒酸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指出酒没任何好处,却有丘山(即山 丘)般的大害。这与当代医学家基于195个国家、长达16年的调研结果近似:任何剂量的酒精都有害健康,一周不摄入,健康风险才最小。
酒不是“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而是“少喝有害,多喝要命”。但唐代社会的游牧文化色彩强烈,视饮酒为豪迈,白居易曾作《酒功赞》,称:“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
唐人饮米酒、清酒和黄酒(一般认为,蒸馏酒是元代才传入中国的),度数低(最高不超26度),更易醉,且原料是糯米,糯米含糖量达74%,为提高酒质,唐人常磨去糯米表层,只留内芯,进一步增加含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