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讨论古代赘婿的地位如何,这个问题有一点大,因为早在先秦时期赘婿这一特殊群体便已经出现,并且每个朝代赘婿的地位都不尽相同。根据汉代著名文学家贾谊所说,赘婿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产生的,是遗弃礼仪、抛弃仁恩的风俗异变的产物,看看这几个词就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对于赘婿的态度。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文章插图
在秦朝时期,赘婿的社会地位与最低等的奴婢是一样的,仅仅排在“吏有罪”和“亡命”之上。入赘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女方付出金钱,得到男方成为家中的劳动力,并且负责延续女方子嗣宗族,他们还要将自己的姓氏改成女方的姓氏,让自己的子女跟随母姓。
这在那个以夫权、父权为核心构筑起来的父系社会中,赘婿无疑是等于背叛了他的长辈,放弃了他所在宗族的责任,这在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让人唾弃的。甚至会将赘婿列入“倡优隶卒”之类的贱民名单,他们在社会权利方面也会受到种种限制。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文章插图
著名经学家、史学家颜师古提出,赘婿是多余出来的人,他们是女方家中的赘疣,是由于自己家中贫困,而抵押或者说直接卖给女方家中的贱民奴婢。与卖身为奴实质上是一样的。
这种偏见直到元朝之后,才稍微有了些好转,在很多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之中,赘婿的身份逐渐的高于了奴仆,但他们仍然是“贪财”的代表,他们的性格任然都是负面为主,刻薄、奸诈等等,在小说中他们来到妻家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金钱,夺家产成了他们人生的主要追求,比如著名《三言两拍》之中,塑造了很多这样的形象。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文章插图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在《张廷秀逃生救父》里,王员外招赘的女婿赵昂为人“奸狡险恶”,在《占家财狠婿妒侄,廷亲脉孝女藏儿》中,赘婿张郎是“极是贪小好利刻剥之人”。甚至在《警世恒言》中还写了一首《赘婿诗》来讽刺赘婿。
人家赘婿一何痴! 异种如何绍本枝? 二老未曾沽孝养,一心只想夺家私。愁深祗为防甥舅,积恨兼之妒小姨。半子虚名空受气,不如安命没孩儿。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文章插图
就连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只要出现赘婿,也都是反面角色,只能给妻家带来灾祸,比如高老庄的猪八戒让高太公和女儿整年不能相见,碧波潭的九头虫让妻子一家家败人亡,段太公为女儿找的王庆让妻家满门抄斩。
还有田虎的国舅邬梨为自己义女招的赘婿全羽,方腊为金芝公主招赘的驸马柯引,都直接导致了田虎和方腊最终的失败。
真实的古代赘婿,比电视剧中演绎的更悲惨
文章插图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之所以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赘婿的形象如此不堪,主要原因还是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赘婿就是伴有很多负面评价的群体,这些形象都是现实中赘婿所受歧视的投影,是他们在现实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中的真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