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理性讨论、数据说话,关注明析历史,探究古代经济的真相】
很多人对古代女子的印象是相夫教子,实际上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男人耕作养家,女人织布也创造收入。本文就带大家了解古代女子对家庭的收入贡献,同时探索古代桑蚕和织麻的亩产量。
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文章插图
如何算出古代女子的收入贡献呢?
需要知道三点要素:1)古代桑和麻的种植面积;2)桑和麻的亩产量,进而推算出布的产量;3)丝绸和麻布的价格。
1、桑和麻的种植面积
古代纺织业的产品主要是两大类,麻布和丝绸,分别用麻丝和蚕丝织成。从全国范围看,麻和丝是并重的,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天下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织麻二百九十有一。”麻织业覆盖率为89%,可见麻织业分布广泛。只是中国以丝绸闻名,加上丝绸的价格和产值比较高,所以容易忽略古代麻丝并重的事实。
古代耕地并非都用于种粮。很多学者会忽略这一点,以为耕地全用于种植小麦和水稻。实际上,古代官府授田给百姓时,20%的部分是桑(麻)田,让百姓种植桑麻。难道百姓养蚕的桑叶从山上的树上采摘?笑话!古代的桑叶都是百姓自己种植或从桑林采购而来,桑树也是那种约2米高的小桑树,要不然拿梯子采摘桑叶?古人主要种植苎麻,俗称中国草,其它火麻、葛麻占比较少。为方便计算,本文假定全部种植苎麻。
桑树和苎麻的种植面积各占耕地的10%。参照唐朝的均田制,成年男子获得100亩授田,其中露田80亩,桑(麻)田20亩,桑(麻)田占比20%。假定全国范围内桑麻并重,桑树和苎麻各占10%的种植比例。实际上因气候差异,各地的种植物有所侧重,西北种麻,江南种桑。
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文章插图
2、桑和麻的亩产量
麻纤维的亩产量: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此麻一岁三割,每亩得麻三十斤,少不下于二十斤。”取平均值,明代苎麻纤维的亩产为25斤,明代1斤=600克,1亩=0.92市亩,折合今制的麻纤维产量为32斤/市亩。
在之前的文章《从历代粮食亩产量,看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提到,古代农业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每个朝代的桑和麻的产量应该会不断提高。苎麻“一年三割”的技术非常关键,极大地提高了麻纤维的产量,目前只见于明代徐光启的书中,出现时间可能是明初,因此汉、唐、宋等朝的麻纤维亩产量应该低不少。假定苎麻亩产量每300年增长30%,可得秦汉、隋唐、两宋的麻纤维亩产量分别为7公斤/市亩、9公斤/市亩、12公斤/市亩。
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文章插图
蚕丝的亩产量:20世纪20年代,杭州的桑园面积是56万亩,蚕茧产量2万吨,平均蚕茧的亩产量为35公斤/亩。1斤蚕茧能得多少丝呢?宋代的陈敷在《农书》中记载:“十口之家,养蚕十箔,每箔得茧十二斤,每斤取丝一两三分。”古代1斤为16两,“得丝率”为8%,与民国接近,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得到民国时期的蚕丝亩产量为2.8公斤/市亩。
养蚕从古至今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假定每300年的产量增长10%,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的蚕丝亩产量分别为1.8公斤/市亩、2公斤/市亩、2.2公斤/市亩、2.5斤/市亩。
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文章插图
3、麻布或丝绸的每平米重量
麻布的每平米重量。古代的麻纤维用途广泛,织布、麻袋、造纸等需求巨大,这里只计算麻布的麻纤维需求量。古代普通百姓用麻布织衣,要求致密,我们无从知晓古代织一匹麻布需要多少麻纤维,只能推理得到。参照网上商店,粗麻布每平米重量为400克。
另外从唐朝的“租庸调”也能看出端倪,《旧唐书·食货志》记载“诸课户一丁租调···布则二丈五尺···麻则三斤。”唐代农产品还未商品化,因此3斤麻与25尺布是等量关系,唐代1匹的标准是:0.54mX12m,约6.5平米,1斤麻为8.33尺布,约为2.5米,面积为1.35平米,唐代1斤为680克,可以看出,唐代麻布的重量为504克/平米。
因此,笔者认为古代麻布的每平米重量为500克。
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吗?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超出你想象
文章插图
丝绸的每平米重量。《宋史·食货志》提到:“。。。民所输绢匹重十二两。。。”宋代绢帛每匹重十二两为合格,匹的标准是宽二尺五分(2.05尺)、长四十二尺。1尺=0.31米,1匹绢的面积为8.3平米,重480克。因此,宋代绢帛的重量为58克/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