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原创作品
五代定窑白釉凤首瓶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带有契丹风格的定窑产品,这类造型的凤首瓶多见于契丹人948年从燕云十六州撤回漠北以后在其统辖的此封一带烧造的,有黄鼬、绿釉、白釉黑釉等不同品种,造型大同小异,这件定窑凤首瓶应该是比较早期的此类造型作品,我们查阅历史可以知道公元916年建立了大辽,与五代、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原地区林立的城镇和喧哗的都市给了“逐草而居”契丹人不小的影响,他们仿效唐代的都城,曾建立了东、西、南、上、中五个京城,辽代的南京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生活在交通要塞上的契丹人,得到了来自中原和西方的商品的同时,也被两种文明所浸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219年后
契丹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之一,它源出于鲜卑,早在4世纪中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契丹历史的记载,契丹人当时过着渔猎和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分散在潢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即今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地区,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创建了大辽,辽建国后就曾多次进犯河北一带,更曾长期占据实际统治十多年,《辽史·太祖纪》神册二年(917年)记载说:“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于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杀李嗣恩之子武八。以后弟阿骨只为统军,实鲁为先锋,东出关略燕、赵,不遇敌而还”。又据《辽史·太宗纪》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记载说:是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涿州是后晋石敬瑭于辽会同元年献给契丹的十六州之一。以及《旧五代史·汉隐帝纪》“……干佑元年(
足见在五代时期河北曲阳一带多数时间或处于拉锯战争中,或者实际在辽代的统治管辖下,所以在这段期间内河北曲阳定窑的作品多带有“异域风格”就不足为奇了,大辽地处古老的丝路上,受到来自西亚地区的和中原地区的两种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战争的掠夺,收集了不少唐代宫廷的珍贵器皿,其中包括著名的定窑作品,因此,在实际管辖定州期间制作了一些适合当权者口味的新颖造型,这件五代时期(或称辽代初期)的凤首瓶便应运而生。
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
文章插图
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图1:五代定窑白釉刻缠枝牡丹我凤首瓶
花式杯口,凤首张目曲嘴,长颈、宽肩、底足外展。有的花式杯口作凤冠形,有的长颈作竹节状,但也有饰弦纹两道的。凤首有的作曲嘴张口,有的作曲嘴衔珠。器多黄、绿釉,白釉则极少见。凤首瓶在西亚地区很早就已盛行,唐代陶瓷中就有类似制品,辽瓷无疑受到它们影响,是具有辽代民族特色的陶瓷器皿之一。
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
文章插图
图2:五代定窑白釉刻缠枝牡丹我凤首瓶局部
辽代凤首瓶的造型艺术很有特色,凤首瓶除了有尖嘴翘尾之外,还有的作曲嘴张口状和曲嘴衔珠状,注水口多为花口杯形态,辽代凤首只是一种虚实兼备的装饰,目的在于美化陶瓷,增强美感。《清秘藏》(明·张应文〈16世纪时人〉,记载:“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種,以白色为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有如泪淚痕者佳,间間有紫色、黑色者,不甚珍也”。“……花式杯口,凤首张目曲嘴,长颈、宽肩、底足外展。有的花式杯口作凤冠形,有的长颈作竹节状,但也有饰弦纹两道的。凤首有的作曲嘴张口,有作曲嘴衔珠。器多黄、绿釉,白釉则极少见。在西亚地区很早就已盛行,唐代陶瓷中就有类似制品,辽瓷无疑受到它们影响。”
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
文章插图
图3:五代定窑白釉刻缠枝牡丹我凤首瓶花口
自唐代中、晚期开始定窑的部分作品的制瓷水平已达到了定窑史上的第一高峰,瓷的质地细腻、滋滑,施釉薄而透明度高,胎釉烧结程度很好,而在部分积釉处或转折处会发现有很不起眼的冰裂纹,这就是晚唐、五代定窑细路分白釉瓷的一大特点,釉色白中泛青,透明度极高,积釉处还有不起眼的冰裂纹。
五代定窑刻缠枝牡丹纹凤首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