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张九龙
经过近5年的考古发掘,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光,见证“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似乎从尘封的黄土中走来了。关于稷下学宫,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淄博市临淄区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这场考古接力还将继续下去,而这正是考古学的魅力。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插图
定向寻找行动
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国故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城一直是两周大国齐国的首都,汉代仍为诸侯齐国之首府,前后延续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是很少见的。城址保存之好也是不多见的,不仅城墙地面可见,城内外各种遗迹遗物极为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地下宝库。而宝库中的明珠,无疑就是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所以,从2017年至202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这轮考古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想寻找见证“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遗址。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插图
这里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稷下学宫呢?
项目主要参与者、山东省考古研究员考古队员董文斌表示,通过五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可知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除了齐故城小城西门外这处建筑基址群,其余文献言及的地方都被我们都通过工作排除了。”
从时代看,这处建筑基址群其建筑年代的上限应为战国中期,下限应为战国末期,整体年代应处于战国中晚期阶段。通过对建筑基址叠压灰坑出土兽骨进行测年发现,略早于文献记载的田齐桓公田午在位时间。根据文献记载:“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如此一来,时间线是能对得上的。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插图
考古发现,这处遗址紧贴齐都小城而筑,小城城壕直接把其圈护在内,可见两者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的。董文斌对此的解读是,当初田氏代齐后把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时,就决定了同时兴建稷下学宫,既把这家官学置于肘腋之处,便于利用和控制,也将之与中枢相隔,内外之间判然有别。
人们最关心的无疑是“稷下学宫”长什么样。考古显示,该处建筑基址群处于封闭院落内,面积近4万平方米,规模大,规格高。但从建筑布局、基址形制来看,不是宫室建筑,也与一般衙署、宗庙等高等级建筑不一样。加上城墙的发现,更坐实了学宫之宫的称谓。
有趣的是,穿过该建筑遗址中部的乡间道路历来皆称黉大道,由此路进入村庄的大门名为黉门。“黉”的意思是学府,此处道路及门址名称至今仍沿用“黉”,很可能是当年关于此地的记忆保留下来的结果。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插图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地理位置、年代、建筑格局、规格、与小城关系、历史记忆等各方面分析,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均与文献记载的稷下学宫相符合,我们据此推断其当为稷下学宫所在。”董文斌表示。
对此,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表示认同。“齐故城小城西门建筑基址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夯土建筑基址排列整齐,特别是又发现了院墙,具备了学宫的基本布局要求。而且层位关系清晰,年代较为明确,与文献记载中的稷下学宫正相契合,我认为其属于稷下学宫的问题不大。”郑同修说。
期待更多证据
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的考古发现仍缺少足以“一锤定音”的证据,比如带有“稷下”或“稷下学宫”字样的文物。不过,郑同修指出,即使出土了此类文物,也未必就是铁证,更何况考古也是拼运气,有可能像二里头遗址那样,几十年找不出直接文字证据。所以,他更倾向于综合分析论证。目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稷下学宫,如果要推翻稷下学宫的判断,有其他的解读,也必须得有过硬的证据。
稷下学宫|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插图
2021年8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资深专家来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淄工作站,参加齐故城重要考古发现座谈会,就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展开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展开了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