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12年前的一封信,记载着爱心传承奉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王震
传承|12年前的一封信,记载着爱心传承奉献
文章插图
“李总好,各位姐姐好,我来看看你们。”2月16日上午,双举海参威海店来了一位阔别12年的“老朋友”邵高杰,他是第一位从双举海参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毕业的“毕业生”。
当年高中毕业来店实习的孩子,如今已成家立业。邵高杰送来了鲜花、礼物,更带来了一份跨越12年的珍贵记忆——实习结束时双举海参所有人给他写的一封信。这封仔细保存了12年的书信瞬间打开了所有人封存已久的记忆,纸短情长,从中大家看到了风华正茂的自己,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企业,更感受到了书信传承的真挚心意。
写信小小善举 激励青年持续前行
店门隔绝了室外飘飞的雪花,热络了许久不见的感情。邵高杰将满怀感激的鲜花送到了李双举手中,同时又珍重地拿出了保管12年的一封信。
传承|12年前的一封信,记载着爱心传承奉献
文章插图
微微发黄的纸张记录了一群本来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对邵高杰的真情实意。“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打开这封信,看看自己的闪光点,汲取能量,它必会指引你走向越来越宽的大路。”“你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愿意为父母分忧。”“你是一个有勇气的孩子,凡事好奇,懂得接纳,相信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你也是引人瞩目的主角。”“从你身上我学到了时间观念要强,经常在店门还未开时就在外等候。”“你特别善于积累,善于发现。”……李双举、林东红、刘丽萍、万飞霏,虽然许久未见,但在邵高杰心中这些名字始终非常熟悉。
今年春节期间,邵高杰的爸爸邵岩和邵高杰偶然将这封一直珍藏的信件找出来,“虽然时过境迁,可是看到信里对我真切的鼓励,我依然非常感动。”邵高杰和父亲一商量,决定带着信再次探望李双举。
邵高杰2008年高考结束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间里,18岁的邵高杰被邵岩安排到了李双举的双举海参专卖店里实习,成为店里第一个实习生。“听孩子父亲说小邵比较内向,希望到销售一线锻炼锻炼待人接物。”回想起12年前的夏天,李双举笑着说,当时邵高杰作为编外人员,在店里实习了一个月。
“当时我很害羞,来到店里实习,所有的员工姐姐、哥哥都非常热情,大家告诉我面对不同客户应该怎样交流,李总告诉我真诚最重要,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对我之后性格逐渐开朗起了很大作用。”邵高杰说在实习期间,员工们总是不断鼓励他,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逐渐对自己更加自信。最让邵高杰感动的是,实习结束时,他收到了李双举赠送的600元奖学金,大家还一起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今后继续努力学习,追逐梦想,热爱生活。
传承|12年前的一封信,记载着爱心传承奉献
文章插图
再次走进这个没有太大变化的海参店时,邵高杰和店员姐姐们聊起了年少时的经历,非常感慨。“实习的经历和这封信给我带来了很大影响。”邵高杰说,高中时期自己非常缺乏自信心,这封信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更多的优点,上大学后他经常把信翻出来看看,从中汲取力量,而且不断听到李双举越来越多的感人事迹。“尤其听说李总荣获了山东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称号,内心更加佩服,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自强不息、对社会有用的人。”
榜样的力量鼓舞着邵高杰前行,现在他在一家市政公司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证书,今年还将向一级建造师努力,“这封信我会一直保存,等将来告诉我的孩子,也让他向道德模范学习,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同样,受到写封信的感动、李双举模范事迹的感染,多年来,邵岩也坚持社会公益,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独具魅力的双举书信文化
在匆匆远去的时光里,一些人会和我们渐行渐远,一些事情会被我们淡忘。但那些曾经寄托了我们亲情与友谊、光荣与梦想的书信,始终像一个个路标,镌刻在我们走过的人生路上。
“我其实已经不记得曾经还写过这样一封信,也没想到当时的一个小小举动能让孩子感动至今。”当邵岩父子说起这件事时,李双举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做过这件事,直到看见书信,才将眼前的青年和12年前的高中毕业生对上。
写信是双举海参威海店员工们坚持了18年的传统,给客户写信、给受资助的学生写信、给同事写信、给父母写信……作为双举海参总经理,山东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李双举始终认为在电子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书信更能够承载、传递、传承更多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