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作者简介】宋秀梅,蒙阴人,六零后。爱花草、爱生活、用文字抒发人身经历与感悟。曾在齐鲁文学、凤凰文学等刊物发表过小文章。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如今吃着山珍海味,过着不愁吃喝的好日子。可怎么也忘不了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的软糯香甜的地瓜干饭,每次想起来还会垂涎三尺。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瓜干饭,真是人间美味,回味无穷啊!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母亲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就有吃苦耐劳的品性,结婚后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秉承三从四德,因此很得奶奶喜欢。母亲参加过识字班,在识字班里识字最多,学得最快。母亲很想多学些知识,无奈识字班成立了几个月就解散了。那年月思想封建,母亲并没有重男轻女,总是说:“不管男孩、女孩只要肯努力读书,我就供你们上学”。母亲的这句话引来邻居大婶的嘲笑,说母亲太愚蠢,女孩子长大了迟早要嫁人的,不用花钱供她们上学,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就行。可母亲不这样想,让我们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走出山沟,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母亲自然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农活。照顾奶奶、大爷、三叔、四叔,一大家的饮食起居。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一年后,大哥刚出生三天,母亲就和正常人一样推磨、摊煎饼、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营养不良加上劳累受凉,导致口鼻歪斜,眼睛塌陷。母亲看着镜中丑陋的自己,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伤心地告诉父亲:“我想抱着孩子去要饭,走到哪儿算哪儿,不让抱孩子就自己走,在家里没脸见人了”。父亲心疼母亲自然不会同意,就说:“不能走,你嫌丑呆在家里别出门,咱买药治病,这个家离不开你啊!”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父亲懂得些医疗知识,开始了长达七个月的慢慢治疗路程。父亲回忆说:“三月的天气很冷,给你妈去城里买药,往家走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土路泥泞不堪,我把鞋子脱下挂在脖子上,把药用布包好夹在腋下,挽起裤腿走了六十多里的路程,到家天已经黑了”。
为了给母亲治好病父亲去外村的池塘,寻找一种俗称黄鳝的淡水鱼,喜欢在淤泥里水汪里生长,身体像蛇形又像泥鳅,分泌出一种滑滑的黏液。这种鳝鱼很少,在好心老乡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一条和蛇一般粗的黄鳝,父亲高兴地拿出钱来道谢。加快了脚步让这来之不易的鳝鱼,能够保持新鲜。父亲把拿回家的鳝鱼在肚子上割开了两个洞,同时把母亲的脸也割破,让鱼肚子淌出的血准确的对着脸颊割破的地方,两股血流混合在一起慢慢往上提,一次次的尝试,还真的管用,歪斜的眼睛、嘴巴,慢慢回正。一张俊俏的脸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母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看着高兴的母亲,父亲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深秋已至,霜打瓜叶。地里的地瓜已经成熟,有几个地瓜像调皮的孩子漏出头来,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外边的风景。即使脸被太阳晒成了绿色,还咧着嘴笑呢。村民们知道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丰收在望。全村的男女老少已准备就绪,吃罢早饭,扛着农具,熙熙攘攘奔向村外的地瓜地。我们家是第六生产队,壮汉们举起镢头顺着一垄垄的地瓜沟,完好无损地把地瓜刨出来。地瓜大小不一,不管模样好坏,后边的老人、孩子、都捡的干干净净,推在一起。刨完之后,把装地瓜的大篓子装满地瓜,从篓子中间捆上粗绳,大称钩住绳子,一根粗木棍从称系的中间穿过,两人喊着号子用力抬起。在生产队长报出斤两的吆喝声中,篓子里的地瓜倒在地上,压上纸条,写上名字,地瓜就分完了。
识字|青未了/记忆中的味道,甜甜糯糯瓜干饭
文章插图
记忆中,我家每次分完地瓜天就黑下来了,母亲急忙拿来锉刀,开始把地瓜挫成片,锉刀就是长木板中间镶个锋利的刀片,拿起地瓜半蹲在地上,用力推向刀片,一片片的地瓜片就落下来了。大人挫成堆,孩子们把湿湿滑滑的瓜干,摆放在地瓜地里。每家每户井然有序,这样拾瓜干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一家人齐上阵,终于晾晒完毕,收拾好筐子、扁担、锉刀,披星戴月,急急忙忙往家赶。我已经七八岁的年龄,自然加入到队伍中帮忙。每次回家的路上,累倒在姐姐的肩膀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