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臣子上朝自古就有手持笏板的规矩,所谓的笏板就相当于是今天的工作笔记,领导开会总不能空着手参加吧,而在明朝的画像中,后宫佳丽手上也持有一件物品,它就是玉圭,可直到明定陵出土了一件玉圭套,人们才知道了玉圭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作为清代的儿童读物,《弟子规》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礼数的重视程度,百姓尚且如此教导孩子穿衣,皇宫中冠服的制度更是严苛,查阅明代冠服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其要求宫中女子礼服均配有“玉谷圭”一物,在很多明朝的后妃肖像画中,这一点可以得到佐证,那么何为玉谷圭呢?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周礼春官》篇记载:“谷圭以和难,以聘女。”后世的贾公彦注道:“‘谷,善也’,故执善圭和之使善也。聘女亦是和好之事,故亦用善圭也。简单来说,玉谷圭就是天子用来聘女性的礼器,名字的由来源于周代,“谷”为纹饰,因礼器表面花纹犹如谷粒而得名。玉谷圭则是一种十几公分(周代为七寸)的玉器,它整体修长,底部水平,顶部呈现出三角形状,看起来十分庄重肃穆,颇具美感。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提起明朝宫中的玉谷圭的实物,那就不得不提明定陵,作为明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帝陵,这里出土的文物对于后世研究明朝宫中事宜,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明定陵是明神宗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坐落于今天的北京昌平区,1956年,我国的考古人员开始对其进行挖掘,历时三年最终完工,陵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品种极多,其中最珍贵的还是明神宗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们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明定陵中出土的文物达3000件,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物中,有一种礼器的出土,它就是玉谷圭,明定陵中先后出土了四件玉谷圭,它们大小各异,但形状类似,但最令专家们感到神奇的是,这四件玉谷圭居然都被放在特制的袋子中,因此专家们将其称为“玉圭袋”。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玉圭袋可以和玉谷圭完美贴合在一起,一看就知道这是专门“定制”的,袋子以织金菱形图案纹缎为正面,反面则是用了一整片细绢缝合而成,在袋子口,有半椭圆形的盖子,盖子下端还钉有纽结,袋子上钉有纽绊,这样就可以将玉谷圭封存入袋。事实上,玉谷圭虽然是玉器,但由于性质特殊,因此它极为易碎,玉圭袋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方便玉谷圭的存放和保养。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专家们很快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玉圭袋”,它就是后来的“套手玉圭套”,先后共出土三件,纹饰有云纹、八宝地四合如意云纹、云鹤纹,这种玉圭套呈长方袋形,套手部分为梯形,上面钉在玉圭套的口部,下部分却长出玉圭套2公分,同时折回向上钉在玉圭套底部。为何出现这一设计呢?这是一个极为人性化的设计,玉谷圭长不过20左右厘米,这么短的东西,用手拿真的不安全,就好像手里拿个不带壳的手机,况且玉器比手机滑很多,很容易掉地上,所以需要这一玉圭套,一是便于掌握,避免女性失礼,二来也是保护玉圭的安全。
明定陵出土玉圭套,让人知道玉圭的手持方法,书上记载是道听途说
文章插图
一个简简单单的玉器套,居然也有两种形制,还有这么多心思和设计技巧,可见我们的先辈真的很聪明,希望我们可以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朱氏舜水谈绮》【明】朱之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