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正在上海米奥艺术中心进行的“福虎上行——丁立人艺术作品展”展出的近百幅画虎之作,都出自93岁的知名艺术家丁立人之手。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展览开幕现场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老虎们组成了一支支乐队,有的端坐着弹琵琶,有的欢快地打鼓,有拉二胡和吹笛子的,还有边舞边拉小提琴的,细看之下,这些虎妞四只爪子上的指甲颜色左边粉红右边嫩绿,时尚美甲,令人忍俊不禁。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丁立人笔下的“老虎乐队”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画虎:一只只地来到一群群地来

“画老虎的画家那么多,我再泥古有什么意思呢?我一下子画了百余幅虎画,画时边画边看,看到称心之处,心里自然快乐,这个快乐只是我一人的快乐,独个儿自己快乐,充其量不过是‘独乐乐’。”
“现在这些虎全都‘站’起来,奔出笼子,攀上展厅的墙上,亮起相来,与广大观众见面,让大众欣赏,乐大众一乐,这叫‘众乐乐’。”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一开始,“虎”在丁立人的头脑中是一只一只出现的,画到后来,他们成群结队地在画家的头脑中腾跃,“来不及画了,夜里不困觉都来不及。”老人一本正经的语言,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丁立人展示根据其作品设计的虎玩具
丁立人是浙江台州人,1950年代考取华东美院(现中国美院),后退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工作后,与刘海粟、关良先生交往较多。
这位九旬老人身形高大,精力旺盛,直到现在,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他的休息时间就是凌晨一两点。
丁立人喜欢看小说,尤爱遥远之地小语种国家的小说,阿根廷、秘鲁、阿富汗的小说他一本本爱不释手,捧读得津津有味。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于是,丁立人的艺术中依稀可见汉画的结构、魏画的造型,以及民间版画、年画的色彩,从中国民间艺术中走来,又带着非洲木雕乃至西方现代艺术的痕迹,往往注重稚拙天真的一面,从题材到手法都有着朴拙、醇厚的气息,丁立人的绘画作品以戏曲人物画影响颇大,作品涵括绘画、雕刻、剪纸拼贴、版画等。
灶画:偶遇才有了影响深远
丁立人还有着艺术家难得的理工科背景,他学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上海昆虫研究所从事昆虫科普图绘制工作时,他经常下乡进行昆虫科普调查和写生工作,这个知识结构和经历反映到画面中,别具一格。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丁立人曾举办“双虫记”展览
在下乡的过程中,丁立人还无意中发现了浙江农舍灶台上的灶画。这些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小小壁画,加深了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我觉得人生好多事情不可捉摸,我根本没想过灶头画,不可能去找灶头画,都是偶然碰到的,而人生的经历妙就妙在此。”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那时,丁立人三天两头要到农村去“捉虫”,天气炎热,丁立人一路去农民家里讨口水喝,他一把把灶头间的门推开,“灶头间很小,光线昏暗,灶上的一面白得有些耀目,灶墙上画的就是灶画。”
灶画|笔下老虎组“乐队”,93岁丁立人和大家一起“众乐乐”
文章插图
丁立人从此难以自拔,灶画无论从题材、表现方法、构图、笔法,都正是他想画的。
“灶画画的都是农村最常见的鱼、荷花,藕,一看就是没有学过画的人的手笔,三笔两笔,也许就是砌灶头的泥水匠一时兴起,泥水匠自然没有学过画,他砌好灶头完成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让主人高兴一点,让主人家做饭时,可以抬头看见一些好看的东西,他随手墙面上画一画,热闹热闹。有的画上还写着吉祥语,火烛小心、天下太平、年年有余、五谷登丰,可字并非一本正经的书法,都是随性,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