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万字书打马灯风雨百余年 客家郎续传承非遗焕新颜

“‘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实在太高明和富于远见了,只希望我们赶在‘礼失’之前,把打马灯这一瑰宝完好地保存在山野之间。”生于广州却始终心系家乡的客家小伙、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丘现田,关注到家乡粤东北客家传统民间文艺打马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多次返乡采访调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了近三万字的《兴宁大坪打马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报告》,为保护这一客家文艺瑰宝发出呐喊。
非遗|万字书打马灯风雨百余年 客家郎续传承非遗焕新颜
文章插图
丘现田(左二)与大坪打马灯老艺人在一起(资料图片)
打马灯,也被称为马灯舞,包括歌、舞、奏、演多种表现形式,有着祈福、勤劳、创造、纯真的价值导向,自诞生时便承担着民间自发的乐舞教化职能。打马灯颇具客家风情,是粤东北客家人独特的生活写照,承载着当地人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成为了异乡游子对家乡回忆的精神寄托。年仅17岁的丘现田受家乡情结浓重的父亲影响,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艺术特色充满了探究兴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打马灯,他感受到了这一家乡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注意到了打马灯目前面临的传承艰难的问题。艺人的集体老年化、曲词的更新速度慢、年轻人的兴趣缺失、艺术传播渠道狭窄,以及互联网娱乐的冲击等,使得打马灯面临着可能消失的危险。
为了更好的传承家乡非遗文化、为非遗技艺发声呼吁,丘现田开始收集资料、整理文献、田野调查,最终形成研究报告,通过梳理分析打马灯的历史源头、生存现状、艺术特点、问题困境、对策出路等,详细记录和展望了客家非遗大坪打马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告首次完整收集并整理发布了大坪打马灯全套曲谱唱词对白,对大坪打马灯非遗文化进行严肃的溯源研究,同时对大坪打马灯的传承保护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这份详尽的调研报告,更多人窥见了以打马灯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间文艺的文化蕴蓄,也唤起了更多对非遗技艺目前面临传承困境的重视。
非遗|万字书打马灯风雨百余年 客家郎续传承非遗焕新颜
文章插图
《南方日报》2021年9月15日整版报道丘现田调研报告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民间文艺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客家人对打马灯具有认同价值,它让村民、出门打拼的客家人产生无限的思乡情,古式古装的马灯舞散发出浓浓亲情友情。马灯舞也是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保护打马灯对于丰富客家文化内容意义深远。丘现田作为一个“00后”的高中生,热心积极投入到家乡非遗的研究、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生动实例,也充分彰显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青年力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加入到非遗传承和文化接续的队伍当中。
非遗|万字书打马灯风雨百余年 客家郎续传承非遗焕新颜】今年过年,丘现田又回到了家乡,还将他回乡拜祖的视频上传到了社交平台上。视频中,他以普通话、英语、客家话三语切换向祖辈祈福,其中一句“海外也有很多客家人,也有很多丘姓客家人,他们也很想念祖公祖婆,请祖公祖婆不要忘记了他们,要保佑他们”道出了千千万万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声。从这个客家少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接续,看到了宗族、血脉、非遗、传统的联结承接古今、贯通中外,更看到了中华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开拓创新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