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霜涂出“大脸娃娃”,深圳消委会发布婴幼儿护肤品提示

近日 , 一条名为《心疼!漂亮女婴两个月竟成“大脸宝宝” , 家长们要注意了!》的视频曝光 , 一位5个月大的女宝宝疑似因使用某一品牌抑菌霜后变成“大脸娃娃” , 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的事件 , 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热议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 目前 , 此事件福建漳州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 并责令该涉事企业召回涉事产品 。 涉事企业已暂停生产 。 事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
针对消费者高度关注的激素类宝宝霜问题 ,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进行科学深入解读 , 共同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
抑菌霜涂出“大脸娃娃”,深圳消委会发布婴幼儿护肤品提示文章插图
常见婴幼儿护肤产品分三类 明辨是关键
市面上常见的宝宝护肤产品按类别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妆字号”产品 , 一类为“械备字号”产品 , 一类为“消字号”产品 。 如何区分这几种字号的产品呢?这些字号到底代表什么呢?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外包装上展示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区分不同字号的产品 。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 , 不管是“妆字号”还是“消字号”的产品 , 均不能宣称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妆字号”“械备字号”及“消字号”均不允许添加激素、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物质 。
据相关视频显示 , 此次涉事产品是一款“消字号”产品 , 被检出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 。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生李祥子提示 , 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外包装上展示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区分不同字号的产品 。 市售的宝宝护肤产品既有“妆字号”“械备字号” , 又有“消字号” 。 正规的“妆字号”产品可当作皮肤日常护理产品使用 。 正规的“妆字号”和“消字号”产品并无治疗作用 , 无法代替药品 。 一般来说 , 正规的药品(国药准字号)都会标明具体成分 ,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一般不需要太担心 。
抑菌霜涂出“大脸娃娃”,深圳消委会发布婴幼儿护肤品提示文章插图
专家解答:激素适量使用是良药 , 过度是毒药
2019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报》联合“美丽修行”送检的市售宝宝霜 , 也有多款产品被检出激素 。 激素是什么?为何屡禁不止?如何避免踩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特邀请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生李祥子为消费者进行答疑 。
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 宝宝护肤产品中最常被检出的是糖皮质激素 , 氯倍他索丙酸酯就是其中一种 。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以及多个临床学科的常用药 , 有很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 是治疗很多病的良药 , 甚至是“救命药” 。 但是 , 如果长期、大剂量地滥用 , 也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 如满月脸、多毛、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诱发痤疮、真菌感染等 , 婴幼儿长期使用激素 , 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 甚至导致性早熟、呼吸困难等重大副作用 。 所以说 , 这种“良药”如果被滥用 , 可能会变成“毒药” 。 也正因激素具有很强大的抗炎作用 , 起效快、作用强 , 不法商家为了牟利 , 就常常在产品中违规添加激素 。
消费提示:购买婴儿护肤品 , 3招避免踩坑
李祥子医生提示 , 若消费者要自行购买婴幼儿护肤品 , 记住3招可以避免踩坑 。 首先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备案信息 。 “妆字号”和“械备字号”产品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 查询产品是否已通过备案 。
其次 , 谨慎对待打着“纯植物”“纯天然”“0添加”“不含激素”等口号且使用后效果特别好的产品 。 这些产品可能“挂羊头卖狗肉” , 偷偷违法添加一些禁用物质 , 消费者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宝宝不加控制地使用、滥用甚至长期依赖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或抗过敏物 , 危害宝宝健康 。 对于不明成分的民间偏方产品也不要轻易相信 , 以免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