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海涵 通讯员 曹锦)“左手边是一册展开的书卷形象石雕,前方一个大砚台独具匠心,蘸满浓墨的笔正准备挥墨;东面楼上八个大字‘书画立校,翰墨育人’,还有腾蛟亭、问天阁、清漪园等设计精美的亭台园林……近日,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走进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小学,随着少先队讲解员的介绍,印刻着书香之美的校园风景映入眼帘。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教学楼走廊墙壁被师生书画作品填满,连路灯杆上挂的字画,都诉说着,该校和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萧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838年,原名龙城书院,重视书画艺术教育是学校传统。长期以来,该校每周三天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写字课。同时打造“龙城书院”,展出从学校走出的书法名家、在校师生的作品。
“学校有许多名人书画,我觉得非常自豪,习惯放学以后留在学校里练习。”六年级学生黄安贝告诉采访人员,自己喜欢书写、绘画祖国大好风光,艺术给自己成长带来快乐。
“美育对智育有促进作用,学生想象力丰富了,文化课成绩也会提高。很多学生刚来时很调皮,进校后通过写字、绘画,对性格潜移默化影响。”该校副校长李德民告诉采访人员,2005年开始,学校开展儿童诗歌教育,让学生先会读再学写。学校还定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每位老师每周用硬笔书法在练习本上写诗,并在小黑板上练粉笔字,定期检查。
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波介绍,学校少先队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雏鹰大队”等荣誉。另外,学校还开设电子琴、二胡、电脑、儿童诗写作、魔方等若干个兴趣小组。
近年来,团萧县县委与该校深度合作,利用组织优势,依托少先队活动和兴趣课程,提供参观交流、实践平台、竞赛活动,让书画教育浸润青少年内心。
“我们有十六个班,接近700人,大多来自镇上及周边,音体美课程有专职老师。这些年,又将乡村少年宫和少先队活动课用活了,五个活动室和科技室开展活动。”来到萧县刘套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刚及老师正带领学生练习硬笔书法。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文章插图
他告诉采访人员,书画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题,每周要开展一次写字课。“每年,学校和乡镇团组织合作,开展校园艺术节,邀请书画家进校园教学,让孩子们静心训练,沉下心来学习。”
学校不远处,就是刘套镇文化站所在地。该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聚集。如今,文化站里,能看到老中青三代人在一起练习书画,这里也是该镇青少年艺术教育校外实践场所。
除了书画艺术教育,在萧县,也不乏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和手段。
在位于石林乡的淮海初级中学,校园红色主题广场和淮海战役展室吸引了采访人员。走进展室,人民踊跃支前的生产生活、物资筹备等图片资料俱全,小推车、纺车、提灯、风箱等后勤用具、交通工具依次摆放,还有淮海战役总体趋势图、解放军战斗图片、作战沙盘等。
校长李大桥回忆,石林乡是淮海战役陈官庄歼灭战的中心区域,很多学生都是听着淮海战役的故事长大的。2012年,学校筹备打造展示馆,老师请学生家长去协调,乡亲们很是支持,搜集、捐赠了很多老物件。
近年来,该校在石林乡团委协助支持下,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乡团委联合学校编纂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红色记忆》和校刊《淮海风采》,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校本课程结合。“和团组织合力,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珍贵的红色文化用好,共同推动红色教育。”李大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