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下)

大家好,我们的阿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读完要点一下在看哦,谢谢先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下)魏嵩山1965年界首刘福通故居曾出土石人、石狮,经鉴定,均系元代遗物。其中石人为青石质,高约2米,头呈球形,身躯略呈扁圆状,上宽下窄,有粗糙的线条纹,下有石人座长67厘米,宽60厘米。此可与上引《界首一览》、刘氏家谱的记载相印证。然而这里或许有人不禁要问:刘福通、韩山童等所埋石人当时在贾鲁治河工地黄陵冈已被发现,于是各地红巾军乘机起义,界首非贾鲁治河工地,何以会发现有石人?这是不难理解的。刘福通、韩山童等制造石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字样,是藉以为其起义作舆论根据,复以童谣传播,发动群众,因此当时所造石人当不止一个。界首既是刘福通的故里,又是其与韩山童等最初誓师之地,石人或于此制造,分送各地。界首出土的石人,背上无刻字,当属半制成品。
 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下)
文章插图
如前所述,界首当地传说刘福通誓师起义的具体日期是在至正十一年四月十二日,但《元史·河渠志》则称:“先是岁庚寅(即至正十年,1350年),河南北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贾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只眼,而汝颍之妖寇乘时而起。”贾鲁治河正式施工始于是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三日刘福通攻陷颍州。据此,似乎刘福通与韩山童、杜遵道等最初誓师起义应在至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三日之间黄陵冈发现石人之后。其实不然。贾鲁治河虽正式开工于是年四月二十二日,但民工的征发则开始于四月四日,而石人童谣更在此前至正十年已经出现,说明刘福通与韩山童等利用贾鲁治河之机举行起义早有谋划,何必等到治河正式开工黄陵冈石人被发现以后仓促举行起义?更何况刘氏家谱记载刘福通誓师起义与黄陵冈石人的被发现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界首当地传说四月十二日为刘福通誓师起义之日完全有此可能,因为其时正当贾鲁治河征集民工开始以后,刘福通、韩山童等在群众中为起义已作了充分的发动;民工又是刚到治河工地不久,尚未正式开工,民心未安,有利于民工一起卷入起义。
 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下)
文章插图
刘福通与韩山童、杜遵道等于其故里今界首镇誓师起义之后,立刻遭到“县官”的镇压,此县所指当为颍州所属沈丘县或太和县。据《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记载,察罕帖木儿出于阔阔台之后,家居沈丘,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义后,次年察罕帖木儿即组成地主武装从事镇压起义,“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数与贼战,辄克捷”。又民国《太和县志》卷9《武备志》载:“元至正十一年颍州刘福通兵起,惊扰太和,党盛不可制,同知枢密院赤鲁以兵击之。十二年秃赤驻兵沙河,军中夜惊,弃军械北奔汴,收散卒。”同书卷7《秩官志》载:“高士进,洪武二年(1369年)知太和县。县自元末韩林儿乱后,死亡殆尽,其存户不过二百。”凡此,说明刘福通、韩山童等起义之初一直活动在今界首附近一带。由于元统治者的残酷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与母杨氏逃入其祖籍永年县临近的武安县山中,刘福通则继续坚持领导起义,于至正十一年五月三日攻克颍州。有学者考证以至正十二年徐州曾改名武安州,十五年刘福通等自砀山(今江苏砀山县)夹河迎韩林儿立为小明王,而《名山藏·天因记》又称韩林儿为“徐人”,遂认定韩林儿与其母杨氏逃入武安州山中。这是不对的。砀山县于元非属徐州而属济宁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才由济宁路改属徐州,更何况韩林儿与其母杨氏逃入武安山事在徐州改名武安州之前。《名山藏》的作者为明人,称韩林儿为“徐人”,乃以明时之制而言。砀山县夹河虽有韩林儿故宅,但其地为平原而非山地,此宅当是其与母杨氏逃入武安县山中之后,闻刘福通起义军声势大振,又辗转自武安县山中迁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