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法国知名设计工作室M/M (Paris)的中国首展“M/M 上海制造”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展厅中展出。超过两千平米的展厅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呈现了M/M (Paris)超过百件作品,回顾了其近30年的设计生涯,探讨设计如何在不同的语境里被转译与重释。Madame Figaro对话M/M (Paris)创始人Micha?l Amzalag与Mathias Augustyniak,听他们解读这场正在发生的展览,以及当下设计的定义。
M/M (Paris)平面工作室由Micha?l Amzalag和Mathias Augustyniak于1992年共同创立。他们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以及与音乐、时尚、艺术界的紧密联动,使其成为同时代平面设计师中辨识度最为鲜明的组合。
M/M的合作对象多元而广泛,既有奢侈品牌、独立剧院、美术馆,也不乏音乐人和艺术家。作为符号的创造者,M/M (Paris)不断地重构图像和文字的秩序,发明自己的语言。他们不仅发展出一种微妙的对日常标识的政治分析法,更是通过自省开采平面设计的潜力。M/M是“搬运的专家”——将平面设计从中介状态变为艺术本身。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观念和图形一直是M/M (Paris)思维的双旋,他们更是将展览视为一种发现和自我探索的媒介。“上海制造”这个标题,强调的不仅是展品的产地,更是作品和其所处语境的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展览已经发生过了”。的确,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均为M/M (Paris)的“旧作”,但是,通过改变作品的比例和观看的方式,通过凸显“制造”的过程,M/M (Paris)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富有弹性的破译和重释作品的空间,期待观众与作品建立别样的对话。
M/M (Paris)相信,不同的文化也许可以忘却自我,创造一次全新的邂逅。M/M (Paris)更像是两位城市蓝图的描绘者。他们不是去建造真实的房子,而是用手指轻轻搅动那个自创的二维世界,让符号和标识的涟漪构建城市的另类幻影。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Q:Madame Figaro
A:M/M (Paris)
Q:走入“M/M 上海制造”的展厅,仿佛掉进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游乐场,它和我们看到的展览很不一样。为什么想要将展览以这种方式呈现?
A:最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联系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做一场展览,这场展览最初的设计只是着重于展示我们这些年来的海报设计。后来经过沟通,我们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能够在上海的语境中、在PSA的展馆中创造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从图形设计和建筑的不同维度展现我们的作品。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沉浸式的空间,所有的元素被一点点放进去,最后构筑出一个幻想中的“城市”。我们决定以百分之四百的比例放大展品,它们看起来就像“城市”中的建筑。在这个巨大的展厅中,参观者可以穿梭其间触摸展品,可以站在它们旁边仰望,而上方悬挂的海报将这些展品连接了起来。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文章插图
“M/M 上海制造”展览现场
Q:把将近三十年的作品放入一个展览是一件容易的事吗?“M/M 上海制造”的主题从何而来,“制造”的过程是怎样的?
A:过往我们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场展览,而许多展品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一点点的添加进来,比如在斯德哥尔摩展出过的戏剧海报,在肖蒙展览时创作的“大棒棒糖”,以及后来的“Loewe云端之桌”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其实是一个逻辑选择的过程,像在一个游戏盒子中不断地添加进各种元素。至于为什么将展览主题定为“上海制造”呢?在西方我们经常看到“Made in China”的概念,但很少去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它为什么来自于中国并且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上海制造”中我们希望呈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对话,这些作品确实来自巴黎,但他们在上海这座城市以一种包容和经过思考的方式被重塑。这又像是我们作品的一场旅行,包含着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我们收到的反馈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观众对这场展览的不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