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 三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来历:
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 。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
扩展资料
春节习俗:
1、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压岁钱、祭祖、送财神
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2、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聚财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
3、正月初二: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
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来历: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春节的习俗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 。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 。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