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湖南首例“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癫痫”手术完成

1 月 25 日,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又名 " 颅内深部电刺激器 ")治疗难治性癫痫手术,机器人顺利将两根特制电极植入男子颅内预定位置,术后检测实际植入位置与预设靶点精准重合。有了机器人的协助,医生团队能更高效更准确地制定实施手术计划,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和准确性,这类手术具有微创、精准、安全、有效、可控、可逆等优势,为顽固性癫痫患者带来福音。
患癫痫 20 年,饱受身心煎熬
现年 40 岁的谷先生(化名)患癫痫 20 年。2001 年读大学二年级的他,在一次起床后被同学们围住,大家问他为什么晚上一边喊叫一边发抖把同学们都吵醒了,是不是做噩梦了,而他自己却全然无知。后来在一次与同学踢足球的过程中,他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角流涎,被同学们送到医院后,确诊为癫痫。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为了防止意外伤害发生,他原本喜欢的体育运动不断减少,朋友越来越少,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从 2014 年开始,他的病情不断加重,药物控制不理想,癫痫每个月发作两三次。近几年来不光饭碗、手机因为发病被摔烂、摔坏过,他的左侧肋骨、右侧肩胛骨、右侧脸骨都被摔断摔裂过,并且发病时还伴有大小便失禁。
治疗|湖南首例“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癫痫”手术完成
文章插图

40 岁正值壮年,上有父母下有两岁女儿,本应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自谋生路养家糊口,却还要年迈的父母关照。癫痫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失眠、抑郁、情绪低落甚至自杀冲动,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交织导致恶性循环。近期因睡眠不足、焦虑抑郁诱发癫痫发作进一步增多,使他饱受煎熬、痛苦不堪。在得知能够通过手术治疗癫痫后,他和父亲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想借助手术破解身心问题的恶性循环,改变现状使生活走上正轨。
接受系统检测,明确手术指征
在医院癫痫中心,谷先生接受了一系列身心检查,其中视频脑电图监测发现颅内多个区域异常放电,心理量表测量发现他患有中度抑郁。癫痫中心邀请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会诊,用药物改善谷先生的睡眠和情绪问题,并于 2021 年 12 月 24 日先期开展了一台 " 全麻插管下机器人辅助颅内深部电极植入术 ",为谷先生持续开展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癫痫中心主任卢军介绍,因前期无法准确定位癫痫灶的位置,这次手术就是为了更精准地锁定病灶,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术后一个月内共监测到癫痫发作 6 次,其中左侧海马起始 3 次,右侧海马起始 3 次。
因通过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发现谷先生双侧颞叶内侧及其它部位存在多灶性致痫灶,无法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致痫灶。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癫痫中心团队为他制定了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手术计划。
机器人引导,精准植入 " 电极 "
1 月 25 日,医院神经外科黄红星教授、癫痫中心卢军主任带领医护团队,按照预定计划,在手术机器人引导下,成功将两根特制电极埋藏在双侧颅内预设靶点。经 CT 对比植入位置与预设靶点精准重合后,手术团队在谷先生右侧胸口皮下植入电池,并与大脑电极相连,一套精密的 " 颅内电刺激系统 " 安装完毕。经过缝合恢复后,这套将会成为谷先生身体的一部分。术后脑深部电刺激器阻抗检测正常,拟于近期出院,三周左右开机。
治疗|湖南首例“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癫痫”手术完成
文章插图

黄红星教授介绍,脑起搏器手术目前是治疗顽固性癫痫、帕金森病、难治性强迫症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将特制电极精准埋藏于大脑深部核团,体外程控设定电刺激参数,抑制病理性电活动,是改善临床症状的一种微创可逆可调节手术技术。
卢军主任介绍,此次手术中,机器人充分发挥了它 " 智能 " 和 " 精准 " 相结合的优势,术前避开颅脑内重要结构,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准确定位,保证手术精度的同时,简化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比起传统依赖立体定向框架的手术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创伤和风险。
术后,通过电极的刺激,可以帮助谷先生不断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控制癫痫发作的症状,改善他的情绪和认知,逐渐扭转身体和心理状况,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湖南首例“机器人植入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癫痫”手术完成】 通讯员杨文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