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钢琴演奏(梁祝伴奏)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采访人员 刘丽娜)何占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创者之一 。近日他接受采访人员采访,谈了自己对当前中国音乐教育的看法 。他强调,音乐教育要重视中国自身的音乐特色,重视老百姓的口碑评价,音乐教育者要自我反思,真正培养出后辈人才 。耄耋之年的何教授依然身姿硬朗,精神矍铄,只争朝夕地忘我工作,以自已的行动体现了老艺术家深深的家国情怀 。以下为本次采访内容摘录 。


梁祝钢琴演奏(梁祝伴奏)

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提供图片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采访人员:今年是《梁祝》创作60周年,回首这60年的创作与传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何:我创作《梁祝》时的出发点就是让更多老百姓喜欢,让老百姓能听懂 。我越来越感到,中国音乐是有魅力的,我们的先辈是有创作才能的 。这些美好的音乐都是老百姓创作出来的 。几十年最深的体会就是,这部作品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采访人员:您多次强调,要创作让老百姓“听得懂”的音乐,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
何:音乐本身是美,是情,是用美的音乐来抒发感情 。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有特色的音乐 。中国音乐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才会受人喜欢 。所谓百花齐放,我们也是花,是一朵大花 。《梁祝》受到世界的喜爱只是因为它有特色 。
采访人员:有人说,60年来,《梁祝》的影响力依然代表着中国音乐的巅峰水平?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何:60年了,《梁祝》还那么红,其实我并不开心 。如果十年能出一个精品,60年可以出6个精品 。为什么好的作品出不来?真正的经典老百姓才会传唱 。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最好的评委是人民大众 。
【梁祝钢琴演奏(梁祝伴奏)】我们的专家要把眼睛放下来,教育界和专家要自问,青年为何写不出中国特色的音乐来 。
一些经典曲子之所以没有《梁祝》那么流传,与缺乏宣传也有关系的 。很多音乐家也有很好的作品,但因为受到的关注没有那么多,影响力就小一些 。
——“民族乐器国际化要重科学”
采访人员:您多年来一直致力推动民族乐器的国际化,近日“化蝶情——何占豪与《梁祝》6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关于《梁祝》,曾经有人尝试过古筝版、二胡版,但这次演出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柳琴版《梁祝》与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请问这出于什么考虑?
何:我一直提倡音乐的外来形式要民族化,民族音乐要现代化 。而民族音乐现代化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交响乐 。不能不承认,交响乐的表现力更强,与它一结合,就可看出我们民族乐器的优缺点 。我的一个愿望是,将来能使我们国家也有一两样乐器在全世界像小提琴、钢琴一样流行 。
毕竟像小提琴、钢琴、黑管这些现在看来的高雅乐器,当年也是民间乐器 。
采访人员:目前看,您觉得哪种民族乐器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乐器呢?
何:从表现力度和音色上看,我觉得古筝很有希望,但古筝要克服自身的不足 。
一项乐器要走向世界主要需要四方面的力量:作曲家、演奏家、乐器制造家和文化企业家,这四方力量联手,就有望推动中国的民族乐器走向世界 。此外,国家在民乐发展的指导和投资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使民族乐器更科学,更有表现力 。
我们要发展出自己能在世界广泛流行的乐器,需要注意三方面特点:民族的、大众的和科学的 。现在我们尤其在科学方面做得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多从国外学习借鉴 。
——“看好中国音乐未来”
采访人员:目前有不少年轻的音乐人也在尝试对民族音乐进行各种现代化的尝试,例如“新民乐”,您如何看待这类探索?
何:文艺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娱乐,另一方面是身心修养 。目前国内艺术娱乐的太多,而身心修养、陶冶情操、感悟人生、鼓舞斗志的东西少 。
新民乐是另外一回事 。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它把严肃音乐进行普及化,对满足大众音乐产品需求有功劳,至少很多老百姓喜欢 。但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新民乐更多是娱乐性的,有其片面性,对提升人的心灵境界、身心修养的作用不大 。真正的经典还在于后者 。
采访人员:您对青年音乐家有何建议?
何:我建议青年们要向老师提意见,教育界要重视文化传统,为青年提供更多学习传统的机会 。一个国家的音乐语言要有民族音乐的语言 。老师们要想想怎样才能成批地培养出杰出的音乐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