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怎么回事 有人不动也出汗 有人暴晒也不出汗

炎夏,又到了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的季节。高温酷暑,出汗在所难免,但你知道吗?并非所有出汗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气温不高,也没有运动,身上的一些部位却经常出汗,你就要当心了!还有些人,即便天气很热身上也无汗。中医认为,出汗分很多种,比如自汗、盗汗、战汗、脱汗、冷汗,通过“问汗”也能辨别人体虚实寒热。那么,异常出汗,可能预示着哪些健康问题?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对此进行了分析。
气虚会导致“自汗”
主动出汗:主动出汗主要依靠运动来实现,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比如,健步走、慢跑等。
被动出汗:被动出汗是通过热环境,促进人体出汗,这种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适合身体不适宜运动的人。如,泡脚、汗蒸、桑拿等。
有些人,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出汗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气固体表’,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会止不住地往外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虚汗。”王晓丽解释。这类人群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盗汗多为阴虚所致
43岁的陈女士经常在晚上入睡后猛出汗,早上头发像水洗过一样。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之为“盗汗”。盗,就是小偷的意思。说明盗汗大概率发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并且你不知道自己出汗了。等你睡醒了,才发现自己出汗了。
王晓丽介绍,经常盗汗的人群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的表现。这类人群在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这样的出汗最凶险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这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补充一些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缓解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重病的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呼吸急促等,这属于“脱汗”,预示着病情凶险,需要赶紧治疗。
异常出汗部位不同
暗示不同问题
异常出汗的部位不同,有时也代表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王晓丽分析,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纳差,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保和丸助消化。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呕吐、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多是脾胃湿热的表现,应清热燥湿。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血虚。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发热,多属于阴虚有热;若同时伴随口干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还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身心。”
热天无汗也是病
每到夏天,做装修工作的王师傅就痛苦不已,干着同样的体力活,旁人都大汗淋漓,自己明明闷热难耐却滴汗不出。
王晓丽分析,王师傅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患了闭汗症,也叫“无汗症”。通常是指人在剧烈运动后并没有汗液排出,毒素在体内停留,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多数闭汗症是一种功能性失调的疾病,其病因很多,神经刺激、受寒、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引起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失调。
患有闭汗症的患者,尤其是在夏季容易引起高热或中暑等病症的发生。“闭汗症患者应该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再进行调理治疗,防止引起其他器官发生病变。患者不要进食油性较大的食物和过多的甜食,宜对症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类的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从汗的气味和颜色辨健康
正常的汗液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医生诊治。
如汗液颜色发生改变,出现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比如黄汗,即出汗染黄衣物,一般与湿热有关,可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