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全文共1668字 , 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 人才对历代君王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出色的文官和武将都是带动时代进步 , 推动王朝进展的帮手 , 大多数统治者对人才都是极为渴求的 。
我国曾出现过许多选拔人才的制度 , 比如察举制、科举制等等 。 察举制指的是由皇帝身边信赖的官员推选出合适的人选入朝为官 , 但是经过历代发展 , 察举制暴露出弊端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文章图片
在察举制的带领下 , 很多朝中高官会与自家晚辈勾结在一起进入仕途 , 左右着皇帝的想法 , 左右着朝局发展 。
以致于后来察举制被废除 , 科举制度建立 。 相比于察举制 ,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具有公正性 , 能够按照一定标准在严格的考试环境下筛选是合格的人选 , 成为国家的栋梁 。
科举制度中有一个环节被称为殿试 , 指的是由皇帝亲自筛选考生 , 体现出皇帝对科举制度的重视 。 经过历代发展 ,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 在继承了前朝规定的同时加入了适应明朝社会的新元素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文章图片
明朝时期的殿试十分完善 , 由皇帝亲自监考 , 殿试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严格的把控 , 表现出皇帝对殿试的重视 , 以及对人才的渴望 。 明朝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人才选拔 , 还要从明朝建立初期的环境说起 。
一、恢复礼乐教化
1、儒家思想没落
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 蒙古族出身游牧民族 , 习惯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 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思想体系 , 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奴隶一样任意差遣 。
而且游牧民族向来重武轻文 ,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 , 只有强大的军事本领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物资 , 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
所以在蒙古族建立政权以后 , 中原地区也受到了游牧民族思想的影响 , 礼崩乐坏 , 重武轻文 , 儒家思想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元朝统治者原本也是想要发扬儒家文化的 , 但是在见识到汉族官员互相斗争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
在元朝的带领下 , 原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礼乐教化成为历史 , 整个社会都在崇尚武力 , 汉族官员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 , 不能成为高官 。 很多文人在元朝时期隐居 , 过上了逍遥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文章图片
2、发展教育
教育的落后是元朝毁灭的最大弊端 , 百姓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 , 思想较为落后 , 不利于统治者进行管理 。
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后 , 开国皇帝朱元璋反思历代灭亡的教训 , 决定将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 恢复中华传统文化 。
因为朱元璋自己年幼时便没有良好的家庭条件接受教育 , 所以希望自己的百姓可以接受完整的教育 , 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 成为对朝廷有帮助的人 。
于是朱元璋便在多地兴办学校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 意图通过科举选拔出更多有用之人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文章图片
二、殿试的重要性
1、皇帝重视权力
其实在明朝初期实行科举制的时候 , 由于元朝对思想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 导致很多百姓的学识短浅 , 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无法为朝廷所用 , 所以便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察举制 。
朱元璋也明白察举制不是长久之计 , 会导致官员相互勾结 , 不利于皇权统治 , 于是在恢复教育之后 , 百姓的思想文化有所提高 , 才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 。
在科举考试过程中 , 有一个环节名为殿试 , 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 , 由皇帝担任主考官亲自监考 。 历朝历代的殿试形式以及考题也是完全不同的 , 具有时代的特征 。
在殿试出现之前 , 权力大都由朝中有威望的官员把控 ,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 , 不利于皇帝的统治 。
于是皇帝便设置了殿试这一环节 , 为的就是选拔出更多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子弟 , 打破贵族的垄断 , 加强皇权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文章图片
2、殿试环节完备
到了明朝 , 殿试制度更加完备 , 皇帝身为殿试当中最重要的角色 , 各个环节都要受到严格把控 。
即使到了明朝中后期 , 出现了许多不务正业怠于朝政的皇帝 , 他们可以数十年不上朝 , 但是都十分重视殿试 , 意图通过殿试筛选出更多能够帮助自己巩固统治的官员 , 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