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应州之役发生在以明武宗为代表的豹房势力 , 与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相拮抗 , 这一特殊政治背景之下 , 明代官方对于应州之役的评价 , 更是深受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势力消长的影响 。
总的来说 , 明代官方对此役一共进行了两次评价 , 第一次评价在明武宗正德十三年的七月份 , 此一时期 , 至高无上的皇权使得豹房势力 , 在与文官的较量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 明武宗遂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行封赏 , 称为大捷 , 此高调评价的有效期一直保持到明武宗驾崩 。
第二次评价的时间跨度较长 , 自明嘉靖皇帝即位诏书的颁布开始 , 一直到《明武宗实录》编纂的完成才算是盖棺论定 , 应州之役从此就往往被冠以游幸之名、冒功之滥未有甚于此役者等负面评价 。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图片
正德十六年三月 , 明武宗在豹房驾崩 , 年仅31岁 , 明武宗的突然暴亡引起了明代政局的剧烈震动 , 豹房势力随之土崩瓦解 , 而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 , 在皇太后的支持下迅速掌控局面 , 各方势力也根据利益之诉求 , 进行再次整合 , 明代权力中枢的两大代表内阁 , 与司礼监迅速结成临时性的政治同盟 。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 明武宗在位时 , 司礼监于内阁似乎并未能如此同心 , 作为豹房中的宦官势力之一 ,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 , 司礼监为何能与内阁达成谅解?
在处理江彬这一事件中 , 司礼监之魏彬为了不为江彬连累 , 开始与内阁走向联合 , 多少有些城下之盟的意思 , 从中亦可以看到此一时期内阁权势之盛 , 缺少了明武宗的豹房势力 , 再也不能与之一较长短 。 文官随即开始了对于豹房人员的大清洗 。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图片
明武宗驾崩之前 , 似乎已有所觉悟 , 但他仍然想保住在位时的心腹们 , 然而失去了靠山的豹房势力 , 并没有安然度过这场疾风骤雨般的政治风暴 。
首当其冲的便是以江彬为代表的边将势力 , 这一群体在镇压流民起义时崭露头角 , 深得好武的明武宗青睐 , 被封为义子 , 赐以国姓 , 留侍豹房 , 其所受明武宗之恩宠 , 以及权势之盛甚至一度超过宦官群体 , 成为豹房中最不可忽视一支政治势力 。
明武宗巡幸北边 , 既而才有应州之役 , 这与江彬等人的怂恿有着直接关系 , 在武宗巡幸北边期间 , 此一群体的权势达到顶峰 , 甚至是事无大小 , 白彬乃奏 , 然而所造成的君臣隔绝的状态 , 让文官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 。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图片
明武宗弥留之际 , 江彬等边将势力掌管京师的兵权 , 随着明武宗的暴亡 , 江彬亦不自安 , 遣散边兵 。 乘此机会 , 杨廷和乃与司礼监共谋除之 , 正德十六年六月 , 江彬等伏诛 。
然而这只是对于豹房势力大清洗的开始 , 紧接着便是对于豹房中宦官势力的清洗 , 明武宗一朝 , 宦官势力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其间虽有对这一群体的打击之举 , 然其仍然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 活跃在正德朝 。
御史王钧首先发难 , 上奏章弹劾魏彬等人 , 随后 , 给事中杨秉义、徐景嵩、吴严以及御史萧淮再次上言 , 弹劾豹房残余势力 , 可以看到此次清洗规模之大 。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图片
先是边将势力中于此前 , 未作处置的许泰被送往都察院鞫治 , 豹房中的边将势力才算是彻底被清除 。 至此 , 豹房中的各种势力几乎都遭到打击 , 这便是在对应州之役 , 作第二次评价时的政治背景 。
随着对豹房人员的清洗 , 明代官方对于应州之役的再评价随即开始 , 集中表现在嘉靖朝 , 对于冒应州功的处理上 。 所谓冒功 , 即功不当赏 , 对于冒应州功的处理实质上 , 就是对武宗在位时所主的录应州功的否定 。
其开始标志便是出自于杨廷 , 和等文官之手的明世宗即位诏书的颁布 , 其第四十一条就是针对 , 应州之役后的录功而提出的 。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图片
应州之役:把握正德嘉靖之间的政局走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官于应州之役最为不满的地方 , 便是录功之冐滥 , 因此主张对冒功之人尽行裁革 , 这也奠定嘉靖朝 , 对于应州之役评价的基调 。 随即便开始了应州冒功人员的裁革工作 , 首先看到的就是明军 , 在应州之役中的斩获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