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 相信各位网友对“楼脆脆”这个名词并不会陌生 。 2009年 , 上海一栋竣工但未交付使用的楼盘整体倒塌 , 而开发方却以两次堆土施工为由进行搪塞 。 一时间引爆舆论 , 网友随即创造了“楼脆脆”一词来讽刺开发商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诚然 , “豆腐渣工程”在我国并不算是一个罕见现象 。 就在“楼脆脆”事件爆出来不久 。 2011年 , 河南郑州再次出现了类似事件 。 在这个急功近利社会风气下 , 不少地产开发商总是喜欢通过偷工减料来节省成本 , 进而促进了“豆腐渣工程”的滋生 。
而这种行为显然是置老百姓的生命安危于不顾 , 这还是没住人的情况 , 要是楼盘已经交付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 , 我国《刑法》第137条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 , 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 对直接责任人员 ,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单看这个处罚力度 , 似乎还是轻了些 。 但由于“豆腐渣工程”一旦出现意外 , 涉案的人员一般相当多 , 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 , 很难给以极高的量刑 。 法律上的从轻处罚 , 再加上利益驱使 , 导致“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 。
而在古代 , 其实是很少存在豆腐渣工程的 。 究其原因 , 在于古代统治者对豆腐渣工程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相当之大 , 到底有多大?还请各位接着往下看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其实 , 古代并非没有豆腐渣工程 , 像是明朝年间 , 桂端王朱常瀛就曾遇到了一个 。 传言在1621年那会 , 朱常瀛想要在衡阳修建一所桂王府 。 这是个回报相当可观的工程 , 自然引起多人的竞标 。
当时有个叫黄用的太监 , 为了抢下工程的监理一职 , 特意花了五万两银子贿赂了工程主理人 。 最后 , 桂王府历时6年终于落成 , 朱常瀛也顺利搬了进去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没想到在住进去不到一个星期 , 房梁径直倒了下来 , 差点没把朱常瀛砸死 。 得知此事后 , 黄用特意带着银子上门赔礼道歉 , 想要将此事压下去 。 朱常瀛度量大 , 便原谅了黄用 。 结果 , 没过多久赶上一次下大雨 , 王府的正殿直接被大雨冲垮了 。 看到这所破房子一而再再而三出事 , 朱常瀛无疑相当生气 , 直接将此事上告到了崇祯耳中 。
马上 , 来自朝廷的调查团便来到了桂王府 。 在经由详细彻查后 , 他们发现了黄用一行人在王府做的手脚 。 为了尽可能节约工程款 , 黄用将墙角的材料用河沙滥竽充数 , 房梁更是用的朽木 , 终于真相大白 。 而按照当时明朝的《工律》一法 , 黄用等涉案人员全部被处以死刑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可见 , 崇祯皇帝对待豆腐渣工程的态度是绝不姑息 。 其实 , 除了明朝外 ,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 千年前的《吕氏春秋》里便提到“物勒工名”这个概念 , 即每一位工匠要在自己建造物件上刻上大名 , 为的就是方便以后出现豆腐渣工程时好追责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这种方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古人对质量的精益求精 。 长期以往 , 后来“物勒工名”几乎成了所有工匠积极追捧的事 , 他们纷纷想要在自己的杰作上刻上大名 , 商标这个概念由此诞生 。 当然 , 这是题外话了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
而当时的“物勒工名”能做到什么程度呢?考古学家曾在许多明朝留下的古建筑墙砖里 , 都看到了清晰可见的人名 。 可见 , 古人对豆腐渣建筑的追责 , 甚至细化到了每一块砖头 。
除了“物勒工名”外 , 施工过程中的频繁监察也是一个方面 。 话说明朝南京故宫在修建城墙时 , 朱元璋动不动就跑到一线 , 让工人将城墙打开检验材料 。 毕竟 ,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最懂得贪官的办事手段 , 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

古代为何少有“腐渣工程”?专家:有这个制度在,谁还敢偷工减料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