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唐代有多重视粮食问题?

自古以来 , 我国就是农业生产大国 , 所以粮食在我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 所以从古至今粮食都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民生物资 。
不论是军队行军打仗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 粮食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资 , 一旦在战争过程中军队里出现粮食短缺将会使得军心动摇 , 士兵们也没有体力再去上阵杀敌;而当粮食供应无法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时 , 也会出现饥荒现象 , 导致社会动荡 。
所以粮食问题如果处理得好 , 国家就会和谐 , 军队就会强盛 , 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 反之则会使国家经济衰退 , 军队军心不稳 , 老百姓也苦不堪言 。 研究唐代粮食问题 , 就是研究唐代关于粮食的思想、唐代粮食的生产及粮食流通等具体问题 。
唐朝人的粮食思想
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大意就是粮仓富足了人民就会知道做人的礼节 , 而衣食充足了人民就知道礼义廉耻了 , 可见自古以来粮食就是政治家们津津乐道并且极为重视的话题 。

“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唐代有多重视粮食问题?
文章图片
而唐朝建立之初 , 国家仍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 所以尽快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当朝执政者的重中之重 , 唐朝的统治者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 明确了粮食在国家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 并确立了“食为政首”的重粮思想 。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 , 唐朝人都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 。
1.粮食为民生之根本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时曾讲:“国以人为本 , 人以食为命 。 ”这就是说国家治理是以人民为根本 , 而粮食又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 可见充足的粮食不仅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而且对治理国家问题、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同时也体现了唐太宗充分肯定粮食的基础性地位 , 他认为人民真正能够吃饱了穿暖了 , 民生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 故而唐代的臣子与百姓们也认为粮食即为民生之基、治国之要务 。
因此 , 唐朝执政者采取了轻徭薄赋、大力鼓励垦荒、扶持小农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 , 并保证人民和军队的粮食储备充足 。
2.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唐朝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粮食安全”这一概念性名词 , 但是当朝统治者和臣子们都一致认为粮食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 。

“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唐代有多重视粮食问题?
文章图片
他们都认为粮食充足则民心定 , 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 因为当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能够减少很多社会矛盾 , 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谋求发展的问题上 , 而当百姓连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时 , 就会因此而出现生存问题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 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发展 。
而当粮食富足了 , 行军打仗的军队才能有坚实的后勤保障 , 将士们吃饱了才有满满的军队士气去保家卫国上阵杀敌 , 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病怏怏的军队还没上战场就先饿晕在自己的营地中了更何谈抵御外敌 。
所以在唐朝时期 , 人们就已经意识到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 粮食充足了 , 国家和社会也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
3.科学种植 ,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在古代社会 , 粮食的生产具有极强的季节性 , 农民都是“靠天吃饭” 。 所以尽管唐朝人非常重视粮食的生产 , 但是他们都意识到不合时宜地去种植粮食不但不会有所收成使百姓丰收 , 反而会造成浪费人力物力的后果 。
唐朝历代皇帝也曾多次颁布诏令要求地方官要把握春耕时节 , 尊重科学种植的方法 , 指导农民种植粮食 。 故而唐朝人严格遵循种植时令 , 不夺农时 , 严格遵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科学种植方法 。 春季播种前耕耘土地 , 夏天时锄田除草作物生长 , 到了秋天就能够收获当年播种的作物了 , 而到了冬天就把收成的农作物贮藏起来以便合理地安排食物 。 如此一来便能五谷不绝 , 百姓有余食也 。

“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唐代有多重视粮食问题?
文章图片
此外 , 唐太宗吸取隋朝滥征徭役、兵役的亡国教训 , 他十分爱惜人民 , 轻徭薄赋 , 重视农业发展 , 不仅鼓励了人民投身于粮食种植事业当中 , 使得国家的粮食产量得到保证 , 更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 他还强调应该藏富于民 , 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会富足 , 如此一来 , 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 国家和社会也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