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俗话说水火无情 , 别看泸州在四川的位置 , 多数安乐之所 , 其实濒临两江 , 当年的治理水患远没有今天那么好 , 今天治理能力强于过去 , 还十年左右会发一次大水 , 但是比过去的老泸州人来说 , 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
那个年代 , 沿河两岸的居民 , 到了涨水的季节必须举家迁徙 , 洪水过后再重建家园 , 也是够苦的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前不久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发生火灾 , 中山老街全长1200余米 , 本次老街受损200余米长 , 涉及居民和经营户40余户 。 据文旅部门现场了解 , 受损房屋为1998年洪灾后重建 , 幸亏没有古建筑和文物 。 但是依然让人后怕 。
本身来说 , 属于园林城市的地方 , 水虽然不缺 , 但是预防火灾也是非常重要的 。 当然你要说一座城市完全没有任何灾害存在 , 那倒是基本不可能 , 只能说防患于未然 。 古代打更匠 , 一边敲更也会提醒大家:“天干物燥 , 小心火烛 。 ”所以没有人希望发生不好的事情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这些年 , 城市的对消防意识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化配置显然已经提高了不少 , 而且不管是学校还是大众 , 普及消防知识也是这些年做得很多的事情 , 说白了都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出来的 , 也是如今社会发展越发和谐的体现 。
不过 , 在过去 , 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机构和意识 , 到底弱了很多 。 江阳沽酒客就曾经听老一辈人讲过 , 泸州城在民国时期发生的一些火灾 , 其中有一次最为严重 , 堪称民国泸州火灾之首 , 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那是民国35年 , 也就是1946年4月6日 , 接近傍晚时分 , 今天大概是18点后 , 在泸州老城区的馆驿嘴 , 有一个制造棕绳的手工业主黄玄三 , 因用火烤去棕绳须毛引起火灾 。
今天很多年轻一辈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棕绳是什么了 。
古诗有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如此诗意的画面如今已很难见到 , 由棕树皮手工编织制作的蓑衣、棕绳在民间已然式微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制作棕绳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棕树皮 , 先将棕皮抓成棕绒 , 然后纺棕 , 抽单棕绳、双绳等几次工序 , 一条棕绳才最终完工 。 手工制作传统棕绳是一项繁杂而辛苦的活儿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由棕树皮手工制作的蓑衣、棕绳逐渐被塑料制品替代 , 在生活中越来越难见到了 。
过去制作蓑衣和棕绳用处很大 , 现在大家用雨衣替代了蓑衣 , 用尼龙绳替代了棕绳 , 后人也不愿学这项繁杂辛苦的技能 , 所以就基本没有了 。 时代变迁你不必叹息 , 因为被取代就是被淘汰了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而当年棕绳还是比较畅销的 , 不过 ,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出事故 。 比如那次火灾 。 由于当时馆驿嘴一带民房多系千根柱头落地的竹棚茅屋 , 加之其时久早不雨 , 河风又大 , 火顺风势 , 风助火威 , 蔓延很快 。 经市民奋力扑火 , 至半夜大火才得扑灭 。 这次火灾共烧毁91家房屋 , 殃及146户居民 , 损糖、酒、大米等物资无数 , 计财产损失折法币1.7亿多元 。 烧死男孩1名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
文章图片
由于当时这个地方是码头 , 又有仓库 , 还是商贸集散之地 , 你说这个影响多可怕 。
回忆民国时期泸州最大的一场火灾,连烧91户,损失惨重】时间过去了七十多年了 , 除了老一辈人 , 怕没有人再记得 , 而管驿嘴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这是当年的人想不到的 。 还是那句老话 , 无论哪个时候安全最重要 。 平安才是长久之道 , 不然 , 你做得事业再好 , 都有可能付之一炬 , 追悔莫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