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本文来源:《作家文摘》2015年11月
转自:mylife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致谢!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文章图片
林语堂、赛珍珠
最倒霉的时候遇到赛珍珠
赛珍珠 ,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当时她既拥有美国国籍 , 又拥有中国国籍(1900年入籍) 。 她生于1892年(出生四个月后来到中国 , 在华生活近40年) , 比林语堂大3岁 。 1917年她嫁给布克 , 婚后双方感情不佳 。
1931年 ,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面世 , 并于第二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 , 成为著名作家 。
1934年 , 赛珍珠离婚并嫁给第二任丈夫华尔希 。 华尔希是约翰戴出版公司总裁 , 该公司正面临倒闭风险 , 为帮助丈夫 , 赛珍珠开始物色合适的中国作家 。 起先 , 她并未注意到林语堂 。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而这一年 , 正是林语堂最倒霉的阶段 , 他主持的杂志《人间世》严重亏损 , 又与多年好友鲁迅断交 。 “左联”办了《太白》杂志 , 全力批判林语堂的闲适小品 , 令其处境尴尬 。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文章图片
赛珍珠
四面楚歌中 , 听说有人要请赛珍珠吃饭 , 林语堂立刻提出 , 希望把自己的座席排到赛珍珠旁 。 饭局结束时 , 赛珍珠说:“各位如果有新作 , 我可以做介绍人 , 在美国刊行 。 ”大家觉得是客套 , 也没当真 , 而林语堂当晚就把自己在英文报纸上发表的几百篇短评翻出 , 送到赛珍珠下榻的酒店 。
几天后 , 赛珍珠与丈夫约林语堂见面 , 共商出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 , 即后来轰动美国的《吾国与吾民》 。 赛珍珠也想约别的中国作家 , 却约不到 , 因英语高手少 , 此外中国顶尖作家对赛珍珠存偏见 , 鲁迅先生曾说:“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 , 然而看她的作品 , 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 ”(1936年鲁迅在给友人信中 , 曾表示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能不妥 , 但鲁迅不久后便去世了 。 )茅盾、巴金对赛珍珠评价也都不高 。 在此情形下 , 林语堂堪称是赛珍珠淘到的宝了 。
十个月后 , 林语堂如约交稿 , 赛珍珠充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 , 予以力推 , 并请名家为其做宣传 , 取得了巨大成功 , 短短四个月内便翻了七版 , 这一年林语堂正好40岁 。
1936年初 , 在赛珍珠反复邀请下 , 林语堂全家赴美 , 并接受赛的建议 , 开始写《生活的艺术》 。 为推广这本书 , 赛珍珠在1938年的“全美图书展览会”上特意举办了一个“林语堂比赛”(是年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 , 题目就根据书中第一章内容设计 。 林语堂在国内写稿从来不改 , 而写这本书时 , 华尔希几次提出意见 , 虽改动较大 , 林语堂均一一照办 。 《生活的艺术》取得了更大成功 。 这一年 , 林语堂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京华烟云》 。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文章图片
林语堂
1940年 , 赛珍珠推荐林语堂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 可惜正值欧战 , 诺奖停摆 。 1950年 , 赛珍珠再次推举林语堂 , 但评审委员会认为林写的都是英语小说 , 无法代表中国文学 。
两败俱伤的结局
1938年 , 林语堂在中国银行存了23万银元 , 抗战结束后 , 物价上涨6万倍 , 几近血本无归 。 而林语堂为研究中文打字机 , 又花光了10万美金 。
上世纪40年代末 , 林语堂几乎破产 , 曾向赛珍珠借钱 , 遭拒绝 。 但直到1953年 , 双方才翻脸 , 因林语堂发现版税有问题:按惯例 , 出海外版 , 出版公司抽10% , 而约翰戴公司却抽了50% , 且版权不归林语堂 。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文章图片
赛珍珠晚年的画像
林语堂要求收回版权 , 并准备对簿公堂 , 后经友人调解 , 林要回了版权 。 在此期间 , 赛珍珠还看望过他一次 。
1954年10月 , 林语堂准备去南洋大学任校长 , 行前给赛珍珠发电报 , 但赛珍珠未回应 , 林为此怒道:“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 。 ”1955年 , 他将《远景》一书交给另一家出版社 , 与赛珍珠关系彻底破裂 。
近年来学者们发现 , 林语堂与赛珍珠之间早有裂痕 , 林倾向蒋介石 , 赛珍珠在上世纪30年代初也如此 , 后来渐左倾 。 1942年 , 她在《龙种》一书中暗示中国前途在西北 , 而林语堂在《枕戈待旦》中却把希望寄托在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