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936年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19年后才发现先生的高明


鲁迅|1936年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19年后才发现先生的高明
文章图片

鲁迅|1936年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19年后才发现先生的高明
文章图片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 , 北大著名教师钱玄同在一次公开课上说道:“中国想要发展 , 必须废除汉字” 。

此语一出 , 顿时引得全场北大师生议论纷纷 , 其中大多数人表示反对 , 但也有少数人支持钱玄同的说法 。
钱玄同接着说道:“世界上各文明 , 各民族的文字 , 大多经历过一个从表形文字到表意文字 , 再到表音文字的进化过程……但汉字不是表音文字 , 而是表形和表意的文字 , 因此必须废除 。 ”
那么 , 废除了汉字 , 我们又用什么呢?
钱玄同回答道:“我们应该用一种文法简赅 , 发音整齐 , 语根精良的文字——世界语 。 ”
事实上 , 在当时主张“废除”汉字的人 , 可不止钱玄同一个 , 大文豪鲁迅也曾有过这样的主张 。
1936年10月 , 鲁迅发表了著名的《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文章 。 而在这篇文章里面 , 鲁迅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汉字不灭 , 中国必亡 。 ”
鲁迅号称是当时中国文坛的“守夜人” , 其名望之高不言而喻 。 作为公众人物之一的鲁迅 , 其言行举止在社会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
那么既然如此 , 他为何还会发表这样的文章 , 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鲁迅这篇文章发表之后 , 饱受抨击 , 即便是现在的一些人看到这句话 , 也觉得鲁迅所言 ,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 如果在当时有社交平台 , 鲁迅一定会掉不少粉 。
但在19年后 , 笔者才发现了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
在民国时期 , 认为汉字不合理的人并不只有鲁迅、钱玄同 , 就连文坛大师胡适也曾对汉字表示“不满” 。
当然了 , 这里我们要知道的是 , 这些大师口中的“汉字” , 并非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文字 , 而指的是繁体字、文言文 , 并非现在所用到的简化字和白话文 。
胡适曾举例说文言文的“才疏学浅 , 恐怕难以胜任 , 恕难从命” , 这句话如果用白话文来说的话 , 就只需3个字 , 即“干不了” 。
不过胡适所言 , 也遭到了一些文学大佬们的回击 , 比如北大教授黄侃就回击道:假如你太太去世了 , 那你的家人用白话文就要说:“你的太太死了 , 赶紧回来奔丧 。 ”但如果用文言文的话 , 就只用四个字:“妻死速归” 。
当然了 , 在笔者看来 , 这些文字游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 无论是文言文 , 还是白话文 , 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
就像我们现在 , 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使用白话文 , 但偶尔也扔一点文言文出来 , 因此这并不能说明问题 。
鲁迅先生深谙中国人喜欢折中的精神 , 他在1927年的时候就曾说过: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 譬如你说这间屋子太暗 , 须在这里开一扇窗 , 大家一定不允许 。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 他们就愿意折中一下 , 同意开窗了 。 ”
在鲁迅看来 , 胡适所提出的“文学革命” , 以及钱玄同所提出的“汉字简化” , 都是典型的开窗主义 , 大家肯定都不会同意 。
但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主张拆掉屋顶 , 那么大家势必就会考虑开窗了 。
而事实证明 , 鲁迅就是那个主张拆掉屋顶的人 , 他提出了:“汉字不灭 , 中国必亡”的理论 。
虽然表面上看似极端 , 但实则却蕴含着极大的意义 。 不过 , 一些人并不能理解鲁迅先生的真正用意 , 断章取义的认为鲁迅先生就是想废除汉字而已 。
但其实不然!而结果也证明 , 自从鲁迅提出废除汉字的理论之后 , 胡适所提出的“文学革命” , 其阻力就小了很多 , 而白话文也就开始迅速推广开来 。
在1955年1月的时候 , 教育部发布了《汉字简化草案》 , 将原有的汉字进行简化 , 同时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而从这里 , 我们就不难看出 , 19年前鲁迅先生的开窗理论确实非常适用于中国 , 其不愧为中国文坛史上的一大家 , 一眼就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 先生真乃高明之人也!
时至今日 , 我们所用到的基本上都是简化字和白话文 , 而也正因如此 , 我国的文盲率才得以大大下降 , 文章不像以前的文言文一样晦涩难懂 , 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 这也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 ,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