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文章图片


自先秦起 , 女子化妆已是常事 , 不过每个朝代的审美观念并不一致 , 因此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特色 , 西汉年间女子面部妆容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嘴唇的形状 , 而东汉是“啼妆” , 眼角下擦有明显的脂粉;三国时期则流行“连头眉”和“仙娥妆” 。
唐朝妆容则显富丽 , 化妆过程非常繁琐 , 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五代时期则为“北宛妆”……
在百年前 , 一个名叫阿尔伯特·卡恩的法国犹太人摄影师来到了中国 , 拍摄下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 甚至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彩色摄影技术 , 后来这些照片也被展示了出来 , 其中晚清格格的妆容很是辣眼 , 电视剧都拍不出来 。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妆容不行 , 在面部涂铅粉历来有之 , 《博物志》中载有:“纣烧铅作粉 , 谓之胡粉 , 即铅粉也 。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百年前的相机技术没有现今这么好 , 而从妆容、站姿可以看出 , 最左边的女子的身份应该是最低的 , 微弓着背 , 可能是贴身丫鬟 , 而涂有铅粉的女人左右两边很可能是她的女儿 。
而慈禧作为晚清实际的统治者 , 她同样格外注重自身的保养 , 用得好吃得好 , 相传孙殿英打开慈禧地宫棺椁时 , 慈禧的皮肤还吹弹可破 。 据清宫档案则可以了解到 , 慈禧生前所使用的化妆、护肤类的东西品种繁多 , 如加味香肥皂、八白散、官粉等 。
这张照片则是民间的新娘 , 应该是某大户人家中的小姐 , 所坐的椅子刻有美丽的花纹 , 做工精良 , 还有配饰等 , 按照现如今的说法 , 称“艺术照” , 不过从这张照片还是可以看出女子面容姣好 , 应该是个大美女 , 堪比绝代佳人 。
【慈禧太后|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人:格格妆容太辣眼,新娘子堪比绝代佳人】
这张所拍摄的地方是北京的牌楼 , 值得一提的是 , 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 而早在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博会上 , 中国馆便展示出了一座精心雕凿的全木牌楼为正门 , 吸引了诸多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 。
这张则是北京颐和园石舫 , 众所周知 , 颐和园这座“万园之园”于19世纪60年代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焚毁 , 颐和园石舫舫上原是中式舱楼 , 但也被焚毁了 , 后来是在1893年 , 慈禧打算修复石舫 , 便改成了西式舱楼 。
这是晚清的沈阳街景 , 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 , 有“一朝发祥地 , 两代帝王都”的称号 , 沈阳在清代时称“奉天” , 意为“奉天承运”到上世纪20年代末 , 奉天省改称为了辽宁省 , 奉天市改称为沈阳市 。
这是一处丧葬行 , 当时的丧葬风俗极富特色 , 有高大的纸马车、纸人 , 造型诡异 , 现代人看了说不定还会做噩梦 , 但丧葬风俗在封建社会中占据重要部分 , 不过随着洋人的进入 , 传统的丧葬风俗受到了西俗、新俗的冲击 , 丧葬行的生意也就愈发不好 , 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这张所拍摄的是卖糕点的老人 , 晚清的吏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 , 并且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割地赔款 , 因此平民百姓生活得很困难 , 为了生计 , 不少人四处行走 , 早出晚归 , 赚取微薄的收入 。
这处拍摄于山东曲阜孔子庙 , 是个读书人 , 阿尔伯特·卡恩是在1909年来到了中国 , 当时距离慈禧离世还没有过去多久 , 不过一场巨大的变化即将到来 , 1912年 , 清朝结束 , 年轻人开始剪掉脑后面的发辫 。
一如当年 , 清军入关后进行的“剃发易服” , 汉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迫 , 谱写出了血与泪的历史故事 , 几百年后 , 部分人并不愿剪掉脑后面的发辫 , 认为是忘掉祖宗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