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在大炉村的三连遭遇到敌人以后 , 刘江亭营长马上迅速命令一连和二连带领部队 , 占领了大炉和小炉村之间的河堤 , 同时命令四连迂回包抄 , 去切断敌人的后路 。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 , 他又让通信员命令三连边打边撤 , 顺着交通沟回到小路村 。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文章图片
这日军的快速中队果然上当 , 被我军三面包围在交通壕里面 , 头、尾、腰同时被我四个连暴揍 , 战斗异常激烈打了起来 。
一、一营三面包围重创日军
白面河战斗当时的作战态势 , 是我军一连和二连占领了两个村子中间的河堤 , 控制了整个战场的制高点 , 他们居高临下压制交通壕里的日军 , 负责打日军的中部 。 我军三连堵在日军的头部 , 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 我军的四连则咬在日军的尾部 , 让他们无法后退 , 对敌人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文章图片
但是日军也不是白给的 , 日军老兵非常顽强善战 , 他们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乱 , 而是利用交通壕进行着顽强抵抗 。 他们这两个小队是新式加强编制 , 每个班都有掷弹筒和轻机枪 , 合计拥有6挺轻机枪、6个89式重掷弹筒 。 而我军当时一个连才不过两三挺轻机枪 , 全营只有一个掷弹筒 , 火力远不如日军 。 在日军老兵的精准射击之下 , 我军连续发起了几次冲锋都没有奏效 。 当时日军的依仗 , 无非是两个东西:
1.日军步机枪的精准射击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文章图片
日军的射击水平是良莠不齐的 , 特别是在抗战后期新补充的新兵 , 那射击技术也非常有限 。 但是在抗战前期 , 他们的老兵都经过严格的射击训练 , 射术比较精准 。 再加上日军很喜欢给机枪装上各种瞄具 , 所以在三四百米的对射的时候 , 他们是很占便宜的 。
2.日军掷弹筒的曲射
日军当时除了在直射时候占便宜 , 他们还有曲射武器——掷弹筒 。 日军当时装备有大正十年式轻掷弹筒 , 和89式重掷弹筒 , 这在当时都是很有威胁性的武器 。 这个东西最大的特点是曲射 , 抛物线弹道让通常不加顶盖的战壕根本无效 。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文章图片
打个比方 , 就是你和敌人对射的时候 , 天上有个人不停往你头上丢手榴弹 。 士兵无法专心致志射击不说 , 一不留神还会没命 。 这种情况下 , 很多意志不坚定的部队 , 很容易就会被日军这种曲直结合战术打崩了 。
这样的武器 , 抗战一开始让中国军队吃了大亏 。 不仅国军那边几乎是完全单方面挨打的 , 就连八路军这边也吃了这家伙不少苦头 。 仅冀中军区的统计 , 在1940年至1941年一年间的伤员之中 , 掷弹筒破片伤就占到战伤总数的32.5% 。
当时日军用这两种办法 , 牢牢守在了道沟里面 , 虽然他们也被我军在河堤上居高临下的射击打得很惨 , 被压在道沟里抬不起头 。 几次向前后的冲锋 , 也被我三连和4连分别挡了回去 , 但是我军也没有办法冲上去解决他们 , 双方进入了相持状态 , 战斗的时间越来越长 。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二、八路军的掷弹筒逞威风
当时日军据守的道沟 , 就像一个加宽加长版的战壕 , 虽然可以挡住正常的直接射击 , 但是这种没有顶部防护的宽沟 , 最怕的是从上而下的攻击 。 当时对付它最好的办法 , 就是用迫击炮或者是掷弹筒这一类的曲射武器 , 直接从天顶打击敌人 。

23团三:八路军援兵赶到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百多辆自行车
文章图片
不过当时是1941年的年初 , 我军还没有大规模仿制日军的掷弹筒 , 至于说迫击炮 , 那在八路军中更是稀罕物 , 每个团能有个两三门就是顶天了 , 当时的23团一营 , 是没有这种奢侈品的 。
不过当时幸运的是 , 我军四连有一具缴获的日本89式掷弹筒(当时我军习惯叫它“八八小炮”) 。 但是因为弹药无法自产 , 因此只有缴获的7发炮弹 。 当时四连的掷弹筒手 , 是一位沉默寡言 , 外号叫“哑巴”的同志 , 他使用的掷弹筒打得特别准 , 发发炮弹都落在交通沟里的日军的人群之中 , 打的鬼子哇哇乱叫 。
要知道这日制89式50毫米掷弹筒弹 , 那威力可一点也不小 。 该弹装药145克TNT , 41年产掷弹筒弹能产生破片403片 , 后来改进的44年型弹更是高达657片 。 不管是装药还是破片数量 , 都优于苏德50迫击炮的装药75-90克 , 和美国60迫击炮装药113克、破片500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