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这组老照片
将带你回到从前
看一看
那时的春节
那时的年味儿
拜年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清末,老北京人拜年,互贺新春。 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清末,老北京妇女过了正月初五穿戴一新,出门走亲访友。 新华社发
拜年是过春节最有特色的民俗,亲朋好友互致祝贺,共同祈盼新春吉祥、国泰民安。
贴年画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91年的新春临近,江苏省不少农家纷纷张贴苏州桃花坞年画。新华社采访人员徐澎摄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98年春节前,人们在天津市杨柳青画摊前选购年画。新华社采访人员杨宝坤摄
严冬过后便是春天。大自然的花朵还来不及点缀生活,盼春的人们,便让花花绿绿的年画,先行在千家万户绽放。
穿新衣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那时过春节,给孩子做身新衣服,是所有母亲最挂心的事情。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3年。过年,对当时北京孩子来说,除了期盼穿上新衣服,也期盼着梦寐以求的风车。新华社发
过去的生活不富裕,但那些简朴的玩具和念想,使孩子们着实兴奋好长时间。
年夜饭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这是1953年春节拍的照片,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新华社发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代表着团圆,这是老人一年一度的期盼,也是每个人对春节的执念。
办年货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53年春节前,一位顾客在天津市百货公司为孩子试穿新鞋。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78年,北京市民在排队购买年货。 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80年春节前,四川彭县农民陈开方(前右)买了一台价值人民币520元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引来乡亲们羡慕的目光。 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80年,浙江绍兴柯桥农民在购买年货。 新华社发
过年年货的演变史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缩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商品物资极大丰富,年货的品种增多了,年货的结构变化了,年货的档次也提高了。
赏花灯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60年,北京郊区的两个小姑娘在玩花灯。 新华社发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82年元宵节,武汉市群众喜气洋洋争观花灯盛会。新华社采访人员于澄建摄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93年元宵节前一天,江苏南京夫子庙花灯买卖格外红火,卖灯、买灯、观灯的人流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新华社采访人员徐澎摄
热闹的新年除了走亲访友,更少不了人们摩肩接踵的灯市。
看社火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97年正月十一,河南中牟县姚家乡农民舞狮队在乡村干部带领下,来到县种子管理部门办公地,以热闹火爆的社火表演表达乡亲们的感激之情。新华社采访人员王颂摄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的老婆婆们跳起欢快的秧歌舞。新华社发
舞龙舞狮闹新春,威风锣鼓迎新年。喧天锣鼓,欢腾喜悦,淋漓尽致展现着中国人过年的精气神。
逛庙会

中年|那时的春节,那时的年味儿
文章插图
↑1951年春节,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上熙攘的人流。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