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男子谎称患上肺炎:信息社会,如何甄别谣言

近日 , 四川巴中一男子许某报警称 , 自己在KTV有咳嗽发烧症状可能患上新冠 , 并在电话里故意咳嗽 。 警方联合医护人员迅速到场处置 。 19日许某核酸结果阴性 , 其交代在KTV消费3000多元 , 为逃单编造感染新冠 。 目前许某已被处以行拘10日处罚 。许某为了逃单 , 编造谣言进行散布 , 没有意识到散布言谣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同时也反映出许某法律知识的缺乏 。 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 ,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 ,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不主动编造谣言 , 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能做到 。 但是 , 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 我们如何做到不信谣 , 不传谣 , 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 学会鉴别 。 哪些有可能是谣言?以下情况一定要注意:一、言辞特别偏激激烈地对某个人某件事进行抨击 , 有可能传播者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 , 对事实进行了歪曲甚至编造;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群体发生的负面事件 , 比如教师体罚、补课 , 医生收受红包;三、社会弱势群体发出的求助、卖惨信息 , 比如患病求捐款 , 拖欠农民工工资;四、非权威发布的有关国家政府等权威机构的信息 , 比如:从今年起 , 每个人都可以领到500元补助金 , 你领了吗?五、抓住某一特定群体心理特征的信息 , 比如:某某明星离婚了;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每天接触的信息繁多 , 遇到以上情况 , 一定要讲事实 , 讲证据 , 没有证据或者权威支持的 , 我们大可保持怀疑和沉默的态度 , 这样也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