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这世上有无数我们找不见也读不完的书 , 也有太多见不到也识不透的人 。 但我们知道他们 , 因为有些故事还是被口口相传 , 有些著作还是被代代翻阅 。 这其中 , 他们本人留下的真迹更是弥足珍贵 。 《指南录》 , 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指南录》 , 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的一部自编诗集 。 这其中虽然没有我们最熟悉的那首《过零丁洋》 , 却仍真实地反映了文天祥在当时的种种遭遇和心境 。 通过这本诗集 , 我们大抵能认识一个更真实 , 更鲜活 , 也更让人尊敬的文天祥 。
《指南录》 , 文天祥之所以给自己的诗集取这个名字 , 是因为这部诗集中的作品写于他从出使元营到南返福州期间 。 德祐元年(1276) , 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 奉命出使元营 。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 元人还是将文天祥扣留了下来 。 在被元人向北押解的时候 , 在行至浙江镇江时 , 文天祥从元人手中逃出 。 随后他辗转南下 , “间以诗记所遭……道中手自抄录” , 便汇成了四卷《指南录》 。 “南” , 即南宋王朝 。 文天祥此刻冒死南归 , 便是因为心一直都指向南宋王朝 。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在诗集中 , 文天祥写下的第一首诗作便是五言律诗《赴阙》 。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 ”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 ”自始至终 , 无论处境如何 , 文天祥都从未想过要做一个苟且偷生之士 。 他不仅在濒死前仍旧愿意“留取丹心照汗青” , 在为官为民时更是想着为百姓谋安生 , 为南宋做实事 。
在诗集的第一、二卷 , 文天祥多抒见闻感怀 , 愁闷之中仍旧满怀希望 。 不过在离开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后 , 他的诗处处都生出了一个“难” 。 《定计难》、《谋人难》、《踏路难》、《得船难》、《绐北难》……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正如文天祥在《后序》中所言 , 此时他在元人的围追堵截之下 , 前路渺茫 , 生死难测 。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乱局之中是如此的渺小 , 渺小到他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这份力用在扭转时局 , 守卫南宋上 。
在此期间 , 他曾写下一首长达千余字的五言古体长诗《高沙道中》 , 并辑入《指南录》 。 在这首长诗中 , 文天祥用平易晓畅的散文化的语言 , 再现了他在离开真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后的惊险逃亡经历 。 因为记述周详而不琐碎 , 后人每每读起这首诗 , 都易生出恍如亲身经历之感 。 因为《高沙道中》亦有沉郁顿挫之风 , 所表达的情愫也似感慨自己的遭遇和流寓他乡的悲哀 , 所以也有人将此诗视作另一篇《登高》(唐·杜甫) 。
而《指南录》这部诗集能产生 , 能流传 , 其中的曲折也并非是一首《高沙道中》所能涵盖的 。 编辑这部诗集 , 文天祥本人感慨良多 。 在《后序》中 , 他写道:“予在患难中 , 间以诗记所遭 。 今存其本 , 不忍废 , 道中手自抄录……予在患难中 , 间以诗记所遭 。 今存其本 , 不忍废 , 道中手自抄录 。 ”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可写作和收编这些诗作 , 文天祥所经历的又何止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患难”所能一言以蔽之的呢?毕竟 , 用文天祥自己的话来说 , 他在途中是“予之及于死者 , 不知其几矣” 。分页标题
作为南宋的使者去元营和谈 , 文天祥便被南宋人骂作“逆贼” , 此时他就觉得自己应该以死谢罪 。 在元营与元人争辩 , 捍卫南宋的利益时 , 他也被元人视作仇敌 , 差点被处死 。 好不容易从元营逃脱 , 开始往南逃亡 , 文天祥也受到追捕 。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行至京口时 , 文天祥曾想用藏以自卫的匕首了断 。 在乘船遇到追捕时 , 他又差点葬身鱼腹 。 在过桥遇到哨所时 , 他也差点被人识破身份 。 在踟蹰不得入城时 , 他曾想自暴自弃被元人逮捕……无论是《指南录》还是其后序 , 文天祥数次提起自己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
或许在未通读《指南录》之前 , 看着一个大老爷们儿一次次地“抱怨”自己差点死掉 , 我们会觉得有些滑稽 。 但待体会到文天祥一路逃亡时心境的变化 , 我们就能理解到底什么是“痛定思痛 , 痛何如哉” , 能理解为何文天祥最终还愿“留取丹心照汗青” , 是一种值得崇敬的伟大 。

[搜狐新闻]文天祥与《指南录》:他用滚烫的血液,温了冰雪,暖了书卷
本文插图
《指南录》虽然是一部诗集 , 却也是文天祥对自己的人生的亲手撰述 。 分开来看 , 这些诗作各自独立 。 但合在一起 , 《指南录》更像是文天祥的一篇“自传体小说” 。 文天祥在颠沛流离之中留下他的故事 , 正如他留下他的一片丹心 。 我们的先祖是如此伟人 , 我们能看到他亲手写下的《指南录》 , 何其幸也 。 #文天祥#南宋#冰雪收藏
在诗集中 , 文天祥写下的第一首诗作便是五言律诗《赴阙》 。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 ”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 ”自始至终 , 无论处境如何 , 文天祥都从未想过要做一个苟且偷生之士 。 他不仅在濒死前仍旧愿意“留取丹心照汗青” , 在为官为民时更是想着为百姓谋安生 , 为南宋做实事 。
在诗集的第一、二卷 , 文天祥多抒见闻感怀 , 愁闷之中仍旧满怀希望 。 不过在离开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后 , 他的诗处处都生出了一个“难” 。 《定计难》、《谋人难》、《踏路难》、《得船难》、《绐北难》……
正如文天祥在《后序》中所言 , 此时他在元人的围追堵截之下 , 前路渺茫 , 生死难测 。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乱局之中是如此的渺小 , 渺小到他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这份力用在扭转时局 , 守卫南宋上 。
在此期间 , 他曾写下一首长达千余字的五言古体长诗《高沙道中》 , 并辑入《指南录》 。 在这首长诗中 , 文天祥用平易晓畅的散文化的语言 , 再现了他在离开真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后的惊险逃亡经历 。 因为记述周详而不琐碎 , 后人每每读起这首诗 , 都易生出恍如亲身经历之感 。 因为《高沙道中》亦有沉郁顿挫之风 , 所表达的情愫也似感慨自己的遭遇和流寓他乡的悲哀 , 所以也有人将此诗视作另一篇《登高》(唐·杜甫) 。
而《指南录》这部诗集能产生 , 能流传 , 其中的曲折也并非是一首《高沙道中》所能涵盖的 。 编辑这部诗集 , 文天祥本人感慨良多 。 在《后序》中 , 他写道:“予在患难中 , 间以诗记所遭 。 今存其本 , 不忍废 , 道中手自抄录……予在患难中 , 间以诗记所遭 。 今存其本 , 不忍废 , 道中手自抄录 。 ”
可写作和收编这些诗作 , 文天祥所经历的又何止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患难”所能一言以蔽之的呢?毕竟 , 用文天祥自己的话来说 , 他在途中是“予之及于死者 , 不知其几矣” 。
作为南宋的使者去元营和谈 , 文天祥便被南宋人骂作“逆贼” , 此时他就觉得自己应该以死谢罪 。 在元营与元人争辩 , 捍卫南宋的利益时 , 他也被元人视作仇敌 , 差点被处死 。 好不容易从元营逃脱 , 开始往南逃亡 , 文天祥也受到追捕 。分页标题
行至京口时 , 文天祥曾想用藏以自卫的匕首了断 。 在乘船遇到追捕时 , 他又差点葬身鱼腹 。 在过桥遇到哨所时 , 他也差点被人识破身份 。 在踟蹰不得入城时 , 他曾想自暴自弃被元人逮捕……无论是《指南录》还是其后序 , 文天祥数次提起自己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
或许在未通读《指南录》之前 , 看着一个大老爷们儿一次次地“抱怨”自己差点死掉 , 我们会觉得有些滑稽 。 但待体会到文天祥一路逃亡时心境的变化 , 我们就能理解到底什么是“痛定思痛 , 痛何如哉” , 能理解为何文天祥最终还愿“留取丹心照汗青” , 是一种值得崇敬的伟大 。
《指南录》虽然是一部诗集 , 却也是文天祥对自己的人生的亲手撰述 。 分开来看 , 这些诗作各自独立 。 但合在一起 , 《指南录》更像是文天祥的一篇“自传体小说” 。 文天祥在颠沛流离之中留下他的故事 , 正如他留下他的一片丹心 。 我们的先祖是如此伟人 , 我们能看到他亲手写下的《指南录》 , 何其幸也 。